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一个专业:“文学与电影研究”,咦,倒是我很感兴趣的呢。
而这种兴趣,也体现在这些年随手写下的文字当中。
一边罗列篇目,一边梳理一下自己的观点:
1、我一直认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电影也如是。很典型的是张艺谋的电影,如果改编自一部扎实的小说,基本上就稳了,如果不是,他的水平就可能打折扣。回顾他最好的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陈凯歌最好的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
2、当然,在中国电影最繁荣的上世纪末,文学是相当弱势的,以至于人们说,如今只有张艺谋等不多的几个导演还在读小说了,但这几个导演也鼓励了当时的作家,据我所知,“出售电影改编权”就是当时有些作家写作的动力。这算是电影对文学的反哺。
3、改编作品本身有成熟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有的还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IP”,上手改编,就有改得好与不好之分,尤其影响大的名著,改编难度很大,容易费力不讨好。
【《第一炉香》的电影形状】
——民国时弱柳扶风的瘦弱美,无法简单地替换为二十一世纪经好莱坞洗礼之后的壮硕美,这一点恐怕导演选角时没有考虑周全。
张爱玲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发掘整理后“横空出世”,在大陆引起强烈追捧,盖因当时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亟需一个合适的文学教参。但在当今的社会心态下,这种绝望的末世情怀又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所以我觉得,续写的30分钟、最后的“呼唤爱”,以及电影宣传强调的“爱而不得”,都是因“电影形状”上的妥协,而发生的变形。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发表于1943年。那一年,她23岁,要到第二年,才遇见胡兰成,当时名动沪上的才女,才开始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胡兰成当时找不到好句子形容张爱玲,有点苦恼。张爱玲提醒他说:《金瓶梅》里写孟玉楼,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这样的“形状”,倒是永不会过时的。
【读书、电影| 《挪威的森林》】
——画面优美,但是不动人,尤其女主直子的抑郁症,用影像呈现出来很难让人接受,整个故事也显得支离破碎,这令二十多年前阅读小说的震撼和美感荡然无存。
【一个女人的开始和结束——再看《情人》
——影片尽了最大的努力来表现热带丛林潮湿闷热的气息,因为它们对这个女孩的内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干燥整洁的房间,躺在浆洗熨烫过的床单上的女孩子,会有另外一种心路历程。正统观念下的女人崇尚“更干更爽更安心”,因此杜拉斯注定不得安生。但是不得不屈服于情节的起承转合的电影,毕竟无法复原小说中支离凌乱的魅力。作者杜拉斯此生所有的文字都沿袭了那种潮热多雨的质感,在颠沛流离与离经叛道中声嘶力竭,成为一个行为富有争议而文学地位毋庸置疑的人。
【对《红粉》的失望】
几乎所有报纸的娱乐版都在说着《红粉》。纯文学与电影又一次联手,将沉寂了好一阵的影坛再次变成热点,短暂地占据人们夜晚的时间。这是令人高兴的好现象。
而对《红粉》的失望,就来自对原作的记忆,来自对名导名演的信赖,和对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的痴迷。
4、“忠实于原著”不是规定动作,也不是加分项。电影有自己的语言,导演有自己的怀抱。电影要拍出自己的风格,才是高级的改编。
【读书|失乐园】
——第一次阅读是在1999年,应该是在看完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后。黑木瞳和役所广司,一个是亦正亦邪的人妻,一个是有些玩世不恭的雅痞,老得恰到好处,一次次的肉体纠缠,画面却异常地干净唯美。
5、有些导演,自己就是作家,习惯于把一个故事先用文字讲述一遍,再自己把它拍出来。
【电影|四个春天】
【看电影《无名》,如同上海人吃大闸蟹】
6、有些电影,不一定与直接改编自某部作品,但是有互文或致敬的关系。
【爱情最后的模样】
——《致D》是高兹写给太太的情书,回顾他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如何在生活中理解生命,在爱情中确认存在。
情书无法表述的是,高兹写完这封信以后,便挽着太太的手,打开了煤气。
从太太五十二岁到八十二岁,这其中有三十年的留白,比电影《爱》更为空茫。
7、总而言之,电影离不开文学,是被文学滋养,又影响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确是先有文学,但是我们已经回不到没有电影的时代了。
【《芙蓉镇》,从高分原著到高分电影,堪称双璧】
——《芙蓉镇》刊载于1981年第一期《当代》,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翌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作为一部正面表现“文化大革命”历史的小说《芙蓉镇》的改编拍摄因其题材的敏感性经历了一番磨难。当时正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热潮期,谢晋承受了不小的政治压力。“与《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一样,《芙蓉镇》被反复审查了半年之久,说是‘影片有重大问题’,不让发行,不让公映。”好不容易审查通过了,上海市委宣传部转发上级“指示”,要求对《芙蓉镇》不准宣传,不准对外。
《芙蓉镇》小说14.7万字,改编成电影后片长164分钟,电影的故事框架、人物设定都完全遵从原著,当然更紧凑,虽然无法完整地呈现文字描述的心理活动,但强化了“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核心。
电影的结尾改成王秋赦敲破锣喊“运动喽!运动喽”,这个处理显然更凝练,更深刻,也更具有警世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