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用六个小时时间读完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除了气愤和绝望,不知道还能如何表达,好像当年看《白夜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19352/1e75947b23d937e9.jpg)
《白夜行》的绝望是无解的,而《彷徨之刃》的绝望只让人觉得无力--明明知道出口在哪,但是使出浑身力气也走不到那里。
15岁的花季少女,被三个不良少年劫持,侮辱致死。案子本身挺简单的,唯一的复杂之处是三个加害人都是未成年人,是一个即使频繁做恶且不知悔改,仍能受到法律保护的年纪。
不能接受女儿无辜惨死凶手却逍遥法外,少女的父亲绝望之下自己举枪复仇,却被警察击毙。血染脚下土地的时候,他只能无力地看着那个残忍害死他女儿的凶手在他眼前被警察收押,不到三年,他就会被释放,出来继续作恶。
绝望吗?是的。
无力吗?是的。
可这就是现实,现实生活中没有《飓风营救》里那位特工爸爸,总能像天神降临一样在女儿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出现。
15岁的绘摩在被坏人劫持是该有多恐惧,与女儿相依为命的父亲痛失爱女从此孤苦伶仃生不如死,少女千晶是怀着怎样绝望的心情沐浴后自杀,千晶的父亲亲眼看到爱女被人凌辱的录像时悲愤的怒吼...... 法律不考虑这些;
加害人的母亲们麻木无耻地维护自己的儿子,自始自终没有对受害人表示一点同情和愧疚......法律不考虑这些;
无良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对受害人反复欺骗、压榨、精神摧残......法律不考虑这些;
逃亡的凶手丝毫不知悔改,在逃跑的路上寂寞无聊还强迫曾经的受害人陪着自己。知道自己就要落网了还要榨取同伴的钱,妄图在被抓之前再做恶一次...... 法律也不考虑这些。
法律只考虑他们犯罪时是未成年,就要受到保护。
警察在执法时也在彷徨,甚至有的警察直言,希望受害人的父亲能先警察找到嫌疑人,自己报仇。然而讽刺的是,当受害人的父亲举枪指向凶手时,正是被这个警察当场击毙。
受害人的父亲其实也在彷徨,甚至一度在追凶过程中认识的好心帮助自己的旅店老板娘的劝说下打算放弃复仇,直到他意识到这个少年根本就不会悔改。
不明真相、容易被媒体带节奏的围观群众也在彷徨,同情受害人却又觉得不能私自执法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
和佳子是典型代表,她大概也是书里最让人讨厌的人。她善良是毋庸置疑的,一直在帮助长峰,但她也是导致长峰最终复仇不成含恨而死的直接因素。
圣母型的人格。
只有恶人不彷徨。
整部书至始至终信念坚定的只有凶手快儿,他和同伙屡次犯案,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侵犯无数少女,即使有的受害者选择自杀也不能让他悔改;他的同伴被复仇者残忍杀害也不能让他悔改;即使在知道自己要被抓了,还想着在进去之前抓紧时间再做几次坏事。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这种已经被塑造成恶魔的人,难道会因为长了一岁就变得良善吗?
不会的,即使被送进少年管教所,三年之后出来,他还是会继续做恶。
无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