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热带奄美大岛附近,距离海平面24.38米的海底,有人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圆形沙雕,直径约1.98米,中间还有很多对称起伏的“山脊”,看上去像是艺术家的杰作,让人叹为观止。这吸引了潜水者和科学家的兴趣长达几十年,几年前,摄影师用镜头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个美丽的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揭开了这个神秘沙雕之谜。
原来这个小小建筑师是河豚,河豚有很多种,但只有这一种河豚有这种技艺。当然,河豚可不是艺术家,这些起伏有致的“山脊”是为了减缓水流冲击,从而保证他的后代不被洋流冲走,暴露在捕食者面前。除了这一实用功能之外,为了吸引雌性,雄河豚还要把他未来的爱巢做的足够精美。瞧!他正奋力摆动着身躯,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为了有尽量多的巢穴供小鱼宝宝生长,雌性河豚会精心选择巢穴较多的那个河豚,并游到他们爱巢的中心,与雄河豚交配后,将卵产在中间最安全的地带。到此,雄河豚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到处找来很多破碎的小贝壳,撒在卵上,以提供小鱼孵化所需的营养,并更进一步保护宝宝不被水流冲走。待雄河豚觉得孵化完成时,他像建沙雕一样,在沙子上使劲儿摆动自己的身躯,瞬间,密密麻麻的小鱼宝宝从贝壳里钻出,在水里快乐地嬉戏。
相对于与河豚同龄的人类,小婴儿只会在妈妈的怀里疯狂地吸吮乳汁,没有妈妈的精心照料,根本无法生存。相对而言,人类的成长是极其缓慢的,但是,自我意识与情感的培养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正是为应对日后复杂的人类社会而进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经千年的继承和遗传,人类的文明越来越灿烂,而河豚显然还是那只会吸引异性的河豚,即使他的建筑技艺再令人惊叹。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者,并且有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在为物质、名誉、地位这些所谓成功者必备的砝码而奔波忙碌,在别人羡慕的眼神里,寻找一丝慰藉。我们总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无形中淡化了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而放大了别人表面上的光鲜。这种依赖外界而进行的身份认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贪婪,甚至,失去自我。作为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有自我意识活动的物种,我们却让这珍贵的自我意识,消融在一切外在的价值标准的考量之中,被物质、名誉或地位所奴役,渐渐迷失了自己。
谁说按套路出牌,就一定是最保险的方法。套路只适用于一些人,一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对新事物不抱有好奇,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而对于那些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者,就应该勇敢地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即使当时没有一个人理解你,你只能默默地孤军奋战。但是,当你改变到让他们羡慕或心生嫉妒的时候,你当初的选择正确与否,不言而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曾多次提到,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首先要有“自”,才能“依自不依他”,摆脱外物的束缚。“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对于人生来便无法改变的,譬如出身、性格、长相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枷锁,但是,要拥有上天赋予每一个个体生而就有的自由权利,就必须自己去发掘并不懈追求,才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反之,一个安于,甚至深陷蒙昧的人,一个甘心做自身奴隶的人,就必须为之付出受奴役的深重代价。而最可悲的是,这惨痛的代价根本没被意识到,只一味痴痴地死守着可悲的宿命,无形中将隐藏于自身的巨大能量消散殆尽了。
要么,通过不断挣脱枷锁而越加自由,要么,在承认或无视枷锁的状态中,自我禁锢,让自由固执地沉睡着,不肯醒来。
愿做一个彻悟生命却忧郁的觉悟者,还是一个欢喜雀跃却丧志的蒙昧者?
每个人之于这茫茫宇宙,就如每一只小河豚,渺小至极。如果说每一只河豚的存在,只是转瞬即逝的偶然,那么,人类作为自我意识的唯一觉醒者,如何规划自己的一生,才能留下些许痕迹,证明自己不虚此生,活出必然呢?
有的人从事自己喜好的工作,穷困潦倒一生却乐此不疲。有的人在自己喜好的领域大展拳脚,获得了足够多的金钱与社会地位。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他们都在用同样富足的心,在悉心打理着自己的乐园。无论收获多少,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自有一番对风景与自我的通透,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最遵从自己内心的方式,去过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