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你看到的,这样的一堆纸盒子,有装水果的,有京东购物的,有装糕点的。被保留下来,有的是因为颜色鲜丽可观,有的是因为质地硬朗耐揉操,有的是因为大小深浅符合心意,反正各种原因,就被收放在厨房阳台上,里边放了各种各样的杂物。然而,既然今天能被收拾出来,就证明了其实没有它们,亦是可以的。
然而,之前竟然是一直舍不得丢掉的。每次收完快递,对那些包装没有破损,尤其是质地硬朗、大小合适、边角整整齐齐的纸盒子,总是会想着“啊,真好啊,这个可以用来放东西吧,尤其是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装一下,就可以做好看的储物盒啦”,于是,阳台上就这样堆了一个又一个的各种大小的纸盒子。
以前也没有对自己的这种舍不得,去反思和察审,毕竟在成长的环境和大部分的时间里,勤俭节约一直是被赞誉的好品德,但现在想起来,其实这并不能解释全部的囤积行为。因为在整理的时候,也发现,其实被装在箱子里的东西,恰恰是因为被积累存压在一起,不频繁翻动的情况下,有的过期了。如装在最下边的一个箱子里,是一袋桂圆,因为长久没有食用,有些发霉,只好全部丢掉,这才是真浪费。
所以,囤积的行为背后,一定还另有原因,我自己能想到的,其实是对需求的矛盾、冲突的体验和感受。一方面,对需求的认知尚且建立在“有用”或者“能用”的功用性质之上,所以,但凡这个东西能有所用处,就是舍不得舍弃丢掉;另一方面,还源于内在心理上的匮乏和不足感,这种匮乏感,和现实的物质条件并不直接相关联,而是和成长中的满足体验相关,囤积其实应对的是心理上匮乏感。
更深一层的原因,可能还在于,我没有真正的满足过自己,也就是没有真正理直气壮、畅快淋漓、光明正大地满足自己需求的体验。因为没有需求被充分满足过的体验,所以,总是要靠不断囤积和占有来累积被满足感,但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的是直接高质量的、充分的、合理满足。
是的,我们都应该充满被满足合理的需求。即使现实条件下,我们无法满足自己,但也必须承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样我们才能接受不被满足,而不至于被创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