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31-40页
在这一段内容中,雪漠老师谈到了佛教与其他宗教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打破了对【永恒】的执著,而是以【般若智慧】彻底破除对所有一切【相】的执著,包括【永恒】。
在外道问佛陀的问题中,其核心问题在于,外道的心中有一个对于【存在】的最根本、最坚固的执著。于是【存在】与【不存在】【非存在】等分别执著就依此而生起。
而佛陀之所以不问答,最根本的原因或许在于,在外道修行者不明白【般若智慧】的情况下,所有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如果明白了般若智慧,这个问题也就消失了。
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下,【存在】【非存在】这种概念和定义,本身就是一种【妄想】,即【虚妄的幻想】。而这种【妄想】却是一切世间法“存在”之【根】。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给出了与般若智慧异曲同工的妙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有和无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对于这个东西,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那个本来超越了一切概念的本体,没有名字,为了表达不得不勉强使用文字去为之取个名字:道、大、大道。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果用二元对立的思维去理解有、无,就无法理解老子的话。借助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则更容易理解。阴阳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消彼长,互为其根。所以老子不说【存在】与【非存在】,【是】与【非】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二元对立的,而【有】与【无】却蕴含着丰富的变化过程。更重要是佛陀和老子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关于生命本身的真相——生命的奇妙在于超越了【有无】,超越了【存在、非存在】,超越了【生死】。而要达到真实的超越,则需要我们不仅在道理上明白般若智慧,更需要用我们的生命去实证般若智慧。
《佛陀的智慧》、《老子的心事》以及雪漠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是雪漠老师用来装般若智慧之水的杯子,包括奶格玛产品和雪菌菌等,看上去更像是商品,但其实也是不同的【超链接点】,只要有缘人点进来,就有机会沐浴在智慧的甘露里,从而改变命运。
为什么【存在】与【非存在】是一种妄想呢?因为【存在】不会永恒,【非存在】也不会永恒。
包括这个【永恒】本身,就是一种【执著】与【妄想】。因为没有所谓的【永恒】与【非永恒】的真正对立。当我们说【存在】或者【永恒】的时候,需要具体地指向【某一物】,可是当【某一物】与【其他物】或者其【背景】的边界消失的时候,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所有的定义和判断都失去了【目标】,也都失去了【意义】......
虽然不可定义,但【般若智慧】本身的智慧光明却并没有【消失】,但同样,对于【般若智慧】不能用任何定义去定义它,当我们与般若智慧融合为一,我们才能体味到它,虽然可以体味到,却也无需定义......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他们在那种无二无别的体味中会心而笑.......
虽然上面所说的感悟听起来不错,但其实自己的心还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当面对各种考验依然能够安详微笑的时候,智慧的力量才是不虚妄的......加油!
2020.05.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