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十七八岁就出门打工,后来到了青岛,在一家工厂一干十几年,慢慢熬成了技术人员,工资不高不低,很稳定,还在这家工厂找了个姑娘结婚,虽然后来离了。
前几年,我陷入到一个两难的纠结之中,因为当时,我们家的主心骨,我妈没了。家里就剩下祖孙三代,每代一个,我体弱多病的老爹,我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还有婚姻失败,假装在享受单身,实际上是找不上对象的我。
现在难题来了,我如果还要回到青岛工作,就得把老爹和女儿一起带去。这样一来孩子得转学,去适应新环境,并且家里的五亩责任田就没法种了,只能租给别人种着。
如果我放弃在青岛的工作,回到老家得现找一份工作,基本算是从头再来。并且老家这边的工资要比青岛低一些。但是可以抽空种一下责任田,田里的收入可以补充一下工资的减少。
从回家照料生病的母亲一直到她去世,我天天纠结啊,还是没有做出选择。青岛工厂来电话催,我就以心情还没平定为由不回去。
那天,跟本家的几位兄弟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就谈到了我的去留,我家大哥首先开言:“我说兄弟,你还能在外面干一辈子吗,早晚有一天要回来的。让我说,你尽快回家来找个工作,咱弟兄们也有个帮衬不是?”
三哥接茬:“就是啊,不行就跟我去干,在工地上做钢筋工也不少挣。”
我倒是没那力气去工地干活,不过这些日子没事去老家附近的工业园区转转,也看到几个工厂在招我以前工种类似的工人。喝了几杯,又被几个哥哥一撺掇,我下了决心,把手里的酒杯往桌子上一墩,把里面的半杯酒一饮而尽,说:“对,不出去了!”
然而,不久我就开始后悔了。老人云:“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我以为找了个跟我以前工作类似的工作,其实隔行如隔山,干起来却很不一路。人近中年学起来也慢,更恶劣的是,工资要按学徒工资开几个月的。
本以为从小跟着父母在田里干了点农活,上班之余可以照顾一下地里的庄稼。谁知自己所学离一个真正的庄稼汉还差的远。加上上班不能自由,不是误了浇水就是误了打农药。
于是我开始怀念起以前的工作来。我觉得再继续这么干下去恐怕没什么前途。我渐渐明白,故乡还是我的故乡,不过也就是故乡而已,我已然不是当年在故乡的我,多年在外,我已经与她有点格格不入。有人说:“故乡只不过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我终于鼓起勇气,厚起脸皮,拨打了青岛工厂老板的电话:“喂,王经理……我想回去干。”
我终于又回到我干了十几年的工厂,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按揭买了房子,接来了老人和孩子。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为了上面的老人和下面的小孩,这回头草吃了又怎样。
有时候选择很难,就像要过河的小马,不下河趟一趟水怎么知道河水的深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