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父之道与孝 | 读《论语》| 学而篇(二)

父之道与孝 | 读《论语》| 学而篇(二)

作者: 梦有六趣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2:35 被阅读0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释义:后生晚辈,在父母跟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就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释义: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义: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坚持),可以说做到孝了。

    谨而信

    “谨而言”,杨伯峻译注版释义为“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后生小子”即为晚生后辈,年轻人。

    不仅有个疑问——为什么年轻人要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这是对的,但与“谨”应并无冲突。也有可能是前面说“谨”,是为了衬出后面“说则信”的重要?

    我个人则认为年轻人要多思考,谨慎思考,严谨地研究,这时可以少言,但一旦想透了,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应当、需要的时候,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确实是自己成熟的想法,并且能言行合一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勤于思考,锤炼思维,透过障碍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食与居

    何谓“好学”?“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竟在“子曰”其中。然而我认为这似乎和“好学”并无直接关系。——食与居,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自然规律,我们何不顺其自然、顺应本心,去合理追求食与居呢?

    孔夫子大概是想说,君子应克制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致力于追求道德提高和学习。这道理乍看是无比正确的,但细细一想,其实两者在很多时候并无矛盾,一定的物质水平,与“仁”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适当的追求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如果刻意去强调克制物质欲望,反而着了相,落了下乘,分散了学习的心。

    当然,孔夫子若是强调——物质与精神,我们应当更注重精神追求——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父之道与孝

    子曰:若是长期坚持了父辈合理的部分(父之道),则可以说是“孝”了。

    这个真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了。但是,我又觉得还是不必刻意去强求。

    身为父母,我们是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当然,我们会按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他们的三观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的影响。但我们并不是刻意去追求,非要使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延续。孩子是他自己,他应该有他自己的“道”,若他的道与父之道联结上了,自然是好,如若未联结上,那也一点都不能说有不好。只要他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道”!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学会守候、陪伴,还有就是更要学会“等待”,在大是大非上做到“言传身教”,然后“等待”他慢慢的走出自己的“道”,而不应要求他“无改于父之道”。

    写到这里,再说点题外的:孩子是我们赋予生命,并抚养其长大的,他们应该感谢父母“生”和“养育”之恩,但其实我更感谢我的孩子,谢谢她来到这个世界上陪伴我,使我们人生更加精彩和完整。


    读《论语》,写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之道与孝 | 读《论语》| 学而篇(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db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