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无论如何划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会名列其中。
陶渊明开启了中国田园诗和隐逸诗,他的代表作有诗《饮酒》《读山海经》,文章《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也影响着大家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态度。无论是帝王,官宦,还是文人,乃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喜爱。
其实,陶渊明对国人的影响远不止文学。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里,“桃花源”“武陵春色”等不知有多少;陶渊明的诗作也是中国书法家喜欢的作品,董其昌、郑簠等历代都有名家书写他诗文的书法精品传世;以陶渊明诗作为内容而创作的绘画作品就更多了,单是《归去来兮辞》一篇的绘画作品,就足以写本专著。
我昨天在国家图书馆借书时,就在南馆二层临时借书处,看到了明代王世昌创作的《归去来辞图》。画中主人翁为头戴斗笠的年长文士,他与随从分别骑着马和驴,从远方归来。远处的渡口,还有人影在晃动。而在家门口,得到主人归来消息的童子早已立在门外,挥手迎接,一个“归来”的场景生动细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内容创作绘画作品,王世昌并非第一个。据资料显示,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著名画家陆探微就创作过;到了宋代,李唐也以此题画了一幅长卷;相传元代赵孟頫创作的这一幅手卷,表现了陶渊明“返家”的情节,他自己信步走在前,两个仆人随行,一人携带古琴,另一个则背着酒坛了。可惜的是,包括王世昌的那幅在内,这些作品都不藏于大陆。
辽宁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明代马轼、李在和夏芷共同创作的《归去来辞图》,与其他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改陆路归来为乘舟归来。画面中船即将靠岸,陶渊明立于船头,拱手与岸上迎接的人们打着招呼,那几棵大柳树暗示着这里就是“五柳先生”的家,表达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无论是诗、文,还是历代画家以他的诗文创作的作品,都可看到陶渊明对国人的影响,想来陶渊明地下有知,也该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