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竹林外话诗词读书
读《蒋勋说文学》—《诗经》之美

读《蒋勋说文学》—《诗经》之美

作者: 竹林外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08:13 被阅读0次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开端。

    《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民间流传的民歌,流传很广,是《诗经》的主体。《雅》是士大夫阶层写的诗,影响力没有那么大。《颂》是类似于国歌的诗歌,影响力就更小了。

    读《诗经》的感觉和我们读唐诗宋词的感觉不太一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中没有大事件,没有大英雄,大部分都是走过一片玉米地时产生的感情,或者在河边看到心爱的女子却不知道如何去追求的惆怅。

    《诗经》是在农业社会中产生的民歌,它的背景就是大自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是带有泥土芳香的静美,带有真挚情感的淳朴。我们之所以觉得美,是因为这种平淡中有一种悠长,一种久违了的美。

    让我们跟随蒋勋老师的脚步,来领略《诗经》之美。

    《黍离》— 不知过往,知你心忧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主人公走过一片黍子地。离离是黍子粒嘟噜嘟噜的样子。离也有离别的意思,这也可能是主人公忧伤的原因。古诗中常用同音字谐音。比如柳就有留的意思。比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靡靡是叠音,就是一种比较慵懒,没有精神的状态。摇摇也是比较漂浮不定的意思。主人公走到这里的时候,是一种比较迷离的心情。

    接下来,作者突转笔锋,从不太像诗的玉米地,一下子进入到非常诗意的意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一种很无所谓的状态。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算了。洒脱中有种不羁。

    接下来作者从个人视角一下子转换到苍天的视角。“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好像老天爷看着他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诗词中最动人的地方便是神来之笔后的平静。

    比如《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春江潮水的“滟滟随波千万里”、“江流婉转绕芳甸”壮阔和婉转之后,最后归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平静和悠远。

    这就像电影中,在精彩的部分之后,把镜头拉向远方,把人从具体的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黍离》的另一个特点是重复,三段中只改了几个字。《诗经》中的《风》,产生于民间,基于农业社会,最初就是民歌。这三段有没有特别像歌曲中反复唱的部分。因为反复,情感才会变得深沉,成为一种美学。

    改几个字的诗其实很难。虽然只改了几个字,诗的意境却层层递进。从“彼稷之苗”、到“彼稷之穗”再到“彼稷之实”,这写出了禾苗发芽、结穗、收获的过程。“中心摇摇”到“中心如醉”再到“中心如噎”,从心中的迷茫到借酒消愁,再到想哭哭不出来。几个字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看到了作者在时间流逝中的惆怅。

    《黍离》中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事件,不知道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但那种深沉、忧郁的心情却能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历史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诗是对心情的记录。事件会消失,可是心情会变成永恒。“诗无达诂”,一首好诗是没有固定解释的。诗的美在于我们去猜测、去领悟、去体会那份心情。让那份心情走进我们的内心,去感同、去抚慰,去给我们生命注入力量。

    读完《黍离》,离开稍有哀伤的黄土地,我们将走近“与子偕老,莫不静好”的《女曰鸡鸣》。(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蒋勋说文学》—《诗经》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hf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