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一个月前去世了,年仅43岁,留下了妻子小丽和女儿相依为命。
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再想想以后孤单难熬的岁月,小丽每天都是以泪洗面。
丈夫生前比较能干,留下了两三套房子,但丈夫属于那种挣得多、花得更多的人。虽然房子不少,但外债更多。小丽根本算不清丈夫在世时这一得一失之间的差距,算不清他还剩了多少钱,还欠了多少钱。
但小丽明白一点:老公根本没有多少遗产。
恍恍惚惚间,办完了丈夫的丧事。刚想歇一口气,更糟心的事情却又来了。
丈夫所在的单位给了十几万抚恤金,公公婆婆听说了,就闹来了。
小丽不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他一家会是这样的人,辛辛苦苦给他家当媳妇,忍让了这么多年,最后却落到这样的下场。
其实关于小丽和老公的事情,我很清楚:小丽出身比较好,当初和老公的事情,小丽家人是根本不愿意的。
因为小丽的老公兄弟三四个,父母也没有工作,家里非常贫穷,而小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也都是有一定官职的干部,小丽的祖父母一代,曾经还任过县长。
但小丽愿意,父母也拿小丽没办法,因为他们比较宽容,比较开明,不想拿物质条件影响女儿的一生,结果是他们虽然很生气,但也不想过于为难小丽,就同意了他们。
当初小丽的老公也算是吃定了小丽,根本没有花什么钱,就把小丽娶到了手,小丽的父母为此还贴了不少钱。
原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却没想到除爱情之外,还有老公背后的一大家子人。
老公在还好,老公一去世,这一大家子人都开始欺负起他们孤儿寡母了。
听说因为抚恤金,因为遗产,他们已经闹了好几次了,闹的不仅有公公婆婆,还有哥哥的兄弟们。
我有时在想命运就是这样滑稽:有些人的阶级跨越竟然是通过婚姻的方式达到的。小丽出生高贵,却被平庸的老公追到了手。小丽娘家地位高,却被地位低的婆家欺负了一辈子。
难道这就是老话说的门当户对吗?不匹配的婚姻,总要有一方付出很大的代价的。看来,从古至今提倡的门当户对也有一定的道理。
老话也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丽也要为年轻时的任性付出代价,而父母对待小丽的过于放任,也导致了小丽今天生活的艰辛。
生活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一场战争,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放松啊!
枕边人如何?父母又如何?与其相信感情,还不如相信制衡。与其相信人性,还不如相信契约。
走的人已经走了,但愿他们一家人能心平气和地处理好这个问题。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