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不再是一段长长的路。
而回家住上几日,比外出旅行还不易。
终下决心,把身心都搁浅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房屋、院坝、爸妈都染上了岁月的霜华。
而童童、思媛、俊熙,宛若小时候的我们,在玉米粒里埋球、用砖瓦拌家家、在台阶上蹦级……
老屋里回荡着欢声笑语,爸妈的皱纹在孩子的笑声里层层舒展开来。
而我当起了最严厉的教官:都给回来,看书、写作业!
小侄儿个儿虽很小,但特机灵,只见他单脚一跳,手往上一送就把手中的球放到高他两倍的玉米堆上了。当你一转身,他已经就把我送他的故事书拿在手中操着川普讲了起来。他还不认得字,得赖于爸爸和小侄女给他读,但能把一些故事情节记下来,也是我所高兴的了。
而老爸却让他在家写“上、中、下、人、口、手……”,五岁的孩子不当是多听故事多看绘本的么,他却多与动画片作伴。而他现在所做的,却是三十年前,老爸对我的启蒙教育。时隔多年,我的乡村,我的乡村幼儿教育没有任何改变。
再来看我的小侄女的暑假作业吧,一本《暑假生活》,抄写每课生字、词语:每个生字抄写一排、注一个音,组一个词,每个词语再抄写5遍。
看着那歪歪斜斜的字,忍不住问她:你抄写这么多遍,记住什么了?
她委屈地摇摇头。
“你们老师年轻么?”我八卦似的问道。
“比你还年轻呢,刚结婚,还没生小孩儿!”小侄女天真地与我对起话来。
“嗨,如果是我,刚毕业,或者比现在更年轻一点,我会怎样安排每个孩子的暑假作业?”我陷入了沉思,今年暑假,对我的学生们布置的个性化作业又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
真的,这样的作业太熟悉,记忆太深刻了!二十八年前,我的学习生活就是干最机械的运动:一排排地抄,一天天地抄,一年年地抄。当我抄累的时候会想出花招:用两枝同色的笔同时抄两排,把脱印纸放在下一页上面抄,一举两得的事也时有发生!
哪曾想过,历经多少风云变幻的汉字,是有形,有声,有血,有肉,有情,有味,有灵魂的啊,岂能容我们如此简单粗暴?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把老师哄开心了,自己也倦了,可字写出来还是那个熊样,一句话说不清也就罢了,还老用错词。至今也忘不了,高中时滥用词语,邻座同学对我的批评指证。
毕业做了老师是巧合,而做了语文老师,那更是老天对我的眷顾。因而,公开场合一般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即便是现在在网上,写几句话也得战战兢兢。
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小山村,小洋楼多了,水泥公路也通公交车了,电视电话网络燃具家家户户都有了,乡风文明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可她的教育,还是停滞,还是没见改变……
小学虽然是夯实基础的阶段,但一定会有一个办法,让作业更有实效,更有趣味,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当我们苦口婆心时,孩子们却不屑一顾;当我们一厢情愿时,孩子们却痛苦无奈;当我们抱怨时,孩子们以怨抱怨……这又是为什么?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孩子最需要的才是我们所要给予的。
如今,我们的乡村教育又有多少是有效的教育呢?
大城市,名师们摸爬滚打多年,似乎为那些精英的孩子们杀出了一条血路,能歌能诗能唱……
而我的乡村,我的乡村的教育,你的出路又在哪里?
夜色渐暗,孩子们还在桌前执行着老师们的命令,老爸呼叫“吃饭了……”而我却在无用地思索……
回乡偶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