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谈话的技巧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谈话的技巧

作者: 绿豆糕 | 来源:发表于2023-02-17 21:16 被阅读0次

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是王道与霸道之争,作为一国之君,该推行哪一个?孟子能否说服齐宣王吗?要知道当时的孟子,是作为“士”,东奔西跑游说诸侯王,还常常遭到冷遇,碰一鼻子灰,也没有超出诸子之上的特别的权威,被称为“亚圣”那是后话。

孟子如何游说的呢?

第一,孟子没有应其锋芒,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虽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不直说,绕开问题的主要争执点,从侧面、外围入手,不断引导着齐宣王跟着他的思路走。具体来讲:孟子要讲得保民而王,实行王道仁政。他没有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应该实行王道……”,而是先从齐宣王做过的事情作为话题的开端,夸他有仁心。这样一来,齐宣王心里就舒服了,对接下来的谈话就能慢慢听进去了,可谓是动之以情了。

第二,接下来,就是晓之以理。孟子真是个语言大师,引经据典绝不枯燥,比喻贴切生动,铺排气势强劲,句式变化多端,偏偏又环环相扣,就像一副链条,一环扣这一环,极富逻辑性,这样彼此牵连,就算你觉得有的地方牵强,偷换概念,有诡辩之嫌,但是你也难以批驳。

孟子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从一开始就话题从"霸道“转到“王道”,引着齐宣王一步步入瓮,很关键的一点是他始终理直气壮。他有推行王道的坚定,有刚毅的性情,再加上广博的学问,善养浩然之气,因此,谈起话来能够内充之以理,旁佐之以气,外助之以辞,谈锋犀利,咄咄逼人。

综上,如果要培养自己的谈话技巧,首先得让自己先充盈起来,坚毅起来,自信起来,严密起来,才能做到侃侃而谈;其次要学会先动之以情,切中对方心理的要害,才能晓之以理。最后,说话要做到生动形象,比喻贴切,有说服力。

相关文章

  •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谈话的技巧

    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是王道与霸道之争,作为一国之君,该推行哪一个?孟子能否说服齐宣王吗?要知道当时的孟子,是作为“...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作者:孟子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

  •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现象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

  • 重读《齐桓晋文之事》

    王洪涌老师给我们上“古汉语词汇研究”这门课,要求读文献专书。我向来对先秦散文颇有兴趣,于是从焦循的《孟子正义》开始...

  •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

  • 《孟子》(一)梁惠王上篇6——君子远庖厨①:如何激发他人的善意?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

  • 《孟子见梁惠王上》第七章节选1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

  • 齐桓晋文

    齐桓晋文二人,皆起于内乱,皆用贤臣,皆改内政,皆有霸王之心。此二者之所同也。然齐桓灭郯,遂盟北杏,还汶阳,正...

  •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思路导图

    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辩技巧 立论段:1-4 转移话题,提出论点 掌握对方心理,因势利导 阐释段:5-14 以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齐桓晋文之事》看谈话的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kv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