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喜剧之王》之前,我没有抱过高的期望。
单单这个片名,就给人炒冷饭的感觉,打开豆瓣一查,评分很低,所以我几乎做好了迎接烂片的准备。
然而电影果然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新喜剧之王》确实有缺点,却因为独有的逻辑,有了可供回味的余地。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售卖情怀,而是把戳心戳肺的旧的内核,融入到新的粗粝现实里。这瓶五味杂陈的新酒,我很喜欢。
对《新喜剧之王》的批评声中,比较热门的说法,是它质感拙劣,像网大和民间拍摄的视频作品。那么问题来了,质感不精致的电影就一定是烂片吗?
举个有点远的例子。
不知有多少人听过《我的滑板鞋》。这首歌到现在都很红,常被人拿来说笑,却也俘获了一大批听众,包括我。它初听起来很糙,然而歌词写得很好,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小镇男孩对滑板鞋的渴望,那种淡淡的伤感,和买到心爱之物后的喜悦,是如此真挚,在笨拙唱功的映衬下,显得更动人。
它的质感当然不够好,但这反而是优点。越不好,就越动人。
而星爷主演的很多电影,虽然与这首歌的情境大不相同,却有相似的感人路径。
它们惟妙惟肖地展示着市井生活,和生于其中的各式小人物。比如《喜剧之王》里,不仅有尹天仇、柳飘飘这类落魄的主角,还有左邻右舍的普通人。他们往往长相模糊,行事笨拙,怀揣不合时宜的梦想,有一点好笑,有很多的心酸。
比起扎堆的俊男美女,穿不完的高档衣装,窗明几净的样板房,他们也许是“拙劣”的,却更真实,也更有生命力。
当然,不能说完全真实,毕竟,为了喜剧效果,这些人物被漫画化了,但与此同时,种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是通过提前的作弄和娱乐,为角色们裹上一层保护膜,用来增大反差的幅度,凿开他们身上浪漫的部分。这种浪漫从来不是高亢明亮的,它跌跌撞撞,有着不堪的外壳。那是低洼处顽强生长的尊严。
所以我常常觉得,星爷的电影里,嘲笑不一定是真的嘲笑,拙劣也不一定是真的拙劣,它们可能是九曲回环的爱护,在戳中你笑点的同时,也让你意识到被嘲笑者的不易,开始同情和喜欢他们。
到了《新喜剧之王》,同样的逻辑再次出现。
女主角如梦,像当年的尹天仇一样,出身低微,在娱乐圈打拼,遭受种种冷遇。这一次,地点从香港换成深圳,变了的,是建筑和语言,不变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尴尬、渺小、茫然、不堪。
对此,很多人不买账,认为《新喜剧之王》里的港式自嘲,放在内地,显得不伦不类。
可我觉得,这种水土不服和词不达意,也是“周氏拙劣”的一部分。
片中,如梦与一位男同事再现了尹天仇和柳飘飘的经典对白,这个段落被很多人视作卖情怀和炒冷饭,不过我深深怀疑,这段表演是故意的。故意做得不到位,故意远逊于原版。
因为如梦与尹天仇一样,虽然对表演充满热爱,却远非天之骄子,而是被看客嘲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所谓的傻瓜。假如她表现出高超演技,就有了光环,失去了小人物的颓丧气息。从设定上考虑,她更适合做一个状似匮乏的人,站在低处,迎接外界的打压。
正如前文所说,周星驰电影里的褒与贬,往往要反着理解,同样,在《新喜剧之王》里,他把刀子对准如梦和片中的其他角色,实际是在烘托他们,也是在治疗自己,治疗有类似体验的观众(谁又没体验过求而不得的苦楚呢?),传达愤怒的不服,热切的共情,反向的鼓励。常规电影中的雷点,在他这里可能是心酸陷阱,给人温柔一击。
也许你要说,既然如梦没有光环,那么为何到了故事最后,她忽然拿到从天而降的机会,外挂全开,走上人生巅峰?第一部中的尹天仇,为了感情失去前程,重新做回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境界一下出来了。相较之下,如梦的故事仿佛一碗难喝的鸡汤,难以服人。
确实,结局是有点草率,以致于不少观众怀疑,最后的成功,只是如梦发生意外后产生的幻觉。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成功。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她的名字就叫如梦,王宝强饰演的马可,也特意说了句“人生如梦”,照此理解,电影有了悲剧的可能,多了一层余味。
不过,我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要从马可说起。
他是过气明星,为了重回巅峰,一路跌跌撞撞。没想到,因为一段丑态百出的整蛊视频,他沦为大众的笑柄,翻红了。
很荒诞,也很讽刺。原来他在低潮期的默默努力,并没有用。演技好坏也没有用。重新成名的关键点,是暴露缺点,被很多人笑。
我想,这段剧情说不定暗示了如梦的星路。她最后的确成功了,但未必是因为实力——她参加选秀时,竞争对手个个身怀绝技,如梦不是资质最好的——可能因为,她像马可一样,凭借自己的笨拙和出让自尊而走红。
这就又回到了“周氏拙劣”的逻辑,但更尖锐。抛开导演的曲折的爱护,电影中的世界,有着与现实类似的残酷逻辑。大众喜欢看人跌落,所以丑闻永远流行,过去,它们通过电视和八卦报刊传播,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人们就能马上知道哪个明星干了什么糗事。很多喜剧的残酷也是来自于此。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望着孙悟空的背影,打趣道:“他好像条狗啊。”,说完就跟紫霞一起笑了。然而在那个情境里,观众只怕会感到彻骨的悲凉。
马可和如梦成功的背后逻辑,也让我觉得悲凉。在这部被很多人不看好的电影里,周星驰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悲喜剧,仍然在洞察人心,同时结合了鲜明的时代工具(社交网络和短视频)。一切都在加速和放大。
而周星驰依然不服气地赞颂着小人物,赞颂着他们的“不自量力”,可正是这份“没有自知之明”的痴愚,才是我们普通人冲破重重阻碍、完成一点点前进的动力。他是如此尖锐地剖开疼痛,又是如此温柔地将它抚平。他是真正的慈悲人。
感谢周星驰,感谢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有周氏喜剧可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