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2019/2/27.星期三.阴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4418017/efc063ed6afab8af.jpg)
1.
我的女儿四周岁了。她的衣食住行大部分都自己来。偶尔还需要在我的引导下完成。
前两年我对她是非常用心的。几乎尽自己所能地养育她,培养她的一系列行为习惯。
培养习惯的初始是最为艰辛劳累的。我承认自己的殚精竭力。而一旦习惯养成也就轻松了。
坚持是最难的。我坚持了两年多,后来也是因为他家人的百般阻挠,不理解和支持,而无法继续,只能无奈退而求其次,转而趋于潮流。但她还是比周边的其他人优秀许多。
读了幼儿园之后,和其他小朋友朝夕相处,也感染了其他小朋友的不好行为习惯。
不好的行为习惯学起来很快。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那是需要日积月累方可内化成自己的言行举止的。
书上说,不用刻意去提醒,也不用那么在意,只需家长做好自己,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自然而然会成为她自己,形成她独有的价值观。如果看到她的一个不好习惯就去强化,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深以为然。
2.
我养育女儿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她独立。日常里,尽量鼓励她能够自己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偶尔她也会反抗。人都是趋于不变,趋于舒适,有着惰性的,小孩也不例外。
有时她也会拖拉。
前天晚上,我要求她自己脱掉身上的衣服然后换上家居服。她听见了,就是没反应,自顾自地玩玩具。最后我严肃提醒她,她有些不情愿。转而和我讨价还价,说自己不会了,没信心,担心做不好。我和颜悦色夸她很棒,我相信她可以做好。
最后以奖励她一片她最爱吃的好吃点杏仁饼干为她行动的助推器。
她要求要两片,眼睛扑闪闪地盯着我,言语真诚,让我不容拒绝。我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两片饼干而已。只要她不上火,两片就两片。
有她喜欢的饼干为诱饵,她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换穿妥当,整整齐齐,真是神速。然后一脸期待地等着我的奖赏。
我伸手从衣柜上面取下一个纸盒子,打开饼干盒的外壳,掏出两片饼干给她。到手后,她没有占为己有,而是走向她爸爸的身边,果爽地递了一片给她爸爸。神情没有半点的迟疑。我看着,内心感叹道,这小姑娘有分享的好习惯。以后她不会孤单。
在她心里,她爸爸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他们不常相处。她爸爸经常打骂她,她也没有一丝的记恨。仿佛骂过无痕。不曾在她心里留下不愉快的印记般。每每见到他,她毫无芥蒂地朝他怀中扑过去,肆意地释放着她的愉悦之情。或许那种感情源于血缘吧,与生俱来的情感。没有人可以替代。那是基因携带的记忆?
我一阵恍惚。
她和她爸爸边吃边有说有笑,不时忍俊不禁的声响从耳畔处传来。
后来,她在被窝嬉闹,她爸爸急于要看手机,一二再,再而三,终于忍无可忍,气不可耐,动手打了她。他出手很重。她声嘶力竭。我循声而去,连忙制止他的打骂。我已经气急败坏,朝他压低声响道,想想她刚才对你的好。
他的脸色掠过一丝让人不经意发现的复杂神情。继而沉默不语。
我仿佛听见了来自他那副静默的身体里面发出来的声音,小孩就要听话。
这是大男子主义的不容置疑,不容他人争辩,只能对他俯首称臣地服从还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为我独尊的表现?
我和他是不和的。在一起,不是一言不和闹翻天就是一山容不得二虎,两败俱伤收场。
我有想法,他从来不配合,而是对着干。他有想法,我似乎也从来没有认同过。就这样力不从心,最后一拍两散。谁也不愿意将就了。
3.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我有着天壤之别。
他说我犟,一旦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我说他没有自我。
在一个群体中,意见不同,我就会表达出来。就事论事。而他是忍。一声不坑。
他是一个非常好管理的人,而我是例外,一定要有道理,否则很难说服我。而我也凭自己吃饭,不会去看任何人的脸色。
我记得女儿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个社会哪能容得下那么多有个性的人?总是要学会妥协的。
我女儿班级有位家长,也是因为太有个性,每个单位都呆不久,最后只能一个人呆着。她是有感而发。同时也是对我旁敲侧击,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
在一定意义上,女儿班主任是位让人特别信任的人。有一定的修养。
扯远了,继续说我女儿的爸爸。
他的教育理念和我完全相反。一言不合就打,直到她听话为止。他的理念,打骂小孩是一个很合情合理,非常正常的行为。或许这样的观念源自于他那个家庭,已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他的母亲也是持类似的养育理念。我是不敢苟同的。
我的理念是小孩和大人是平等的,都是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尊严,需要受到应有的尊重。小孩的特殊性只是比较小,有些方面受制于我们。其它和我们大人无别。我们大人不能打骂小孩,能做的只有引导。
他觉得我这样的思想是在贯着小孩,会把小孩贯得无法无天,到时无法威慑到她,反倒会害了小孩。他觉得,就得让小孩怕大人。我觉得他的想法非常不可理喻。为什么一定要压抑小孩,让小孩怕自己。我觉得小孩和大人完全可以是朋友的关系。只是相处的时候必须注意边界和原则的问题。
我们是两条平行线。不是分歧,而是完全没有交集。
我们经常因为小孩的养育及生活习惯不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截然,发生冲突。因为他这样的思维,导致了他在家庭中的被动。他觉得自己最小,供养他父母他哥嫂一家是应该的,而他们也习以为常,并且得寸进尺,在那样没有边界,拧不清的大家庭里,太过混乱,我感到不适应和压抑。这也是导致我和他分开的原因之一。
跟他一起太累了。
我不会把女儿教育成像他那样能够忍的人,而是引导她懂得表达自己的人。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每一种活法都没有对错好坏,最终我女儿她要选择怎样的生活,尊重她的选择,只要她是她自己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