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pìn)②。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③。绵绵若存④,用之不勤⑤。
听雪漠老师对这一章的讲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谷:山谷,形容虚空,老子用来比喻道。
为什么用山谷来比喻道呢?
几座大山之间的凹地,称为谷。山谷中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东西。正因为状若虚空,所以能容万物,平时它没有任何声音,非常安静,但你朝他吼上一声,它就会响起无数回音,似乎整个山谷里都是回声,无处不有。
空性也是如此。空性智慧就是境来则应,境去不留。就像山谷,如果你不喊的话,山谷里什么声音都没有,喊过之后,声音也会慢慢消失。
所以,证得智慧的人,你平时看不出有什么智慧,只是遇到事的时候,才能生起智慧。
神:有求必应、神秘莫测就是神。
死:指坏灭。
世上任何万物都被同一种规律控制,那就是生成、发展、开始毁坏、终究消失(成、住、坏、灭)。这种规律就是空性。一切万物都不离空性。
地球会死、人类会死、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会死,但是空性不会死,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消失。大道就是空性,所以大道不死。
玄:是黑色,也有玄妙、神秘的意思。
牝(pìn):本意是女性生殖器。这里指代生殖能力,也可理解为原创力。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是说道是博大无边、变幻莫测、永恒不灭的,它具有生育万物的原创力。
天地根:天地生成的源头。
天:是道的重要载体或主要载体,它代表道的活性力量。比如说“天行健,天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
地:代表道的包容性和承载性。比如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
不管到了什么时代,天地的本质都是道的重要载体,这是不会变的。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比喻道,说明道是产生万事万物根源。
《道德经》讲的就是道的本体与载体。其中,道代表道的本体,有原创力,功能性、超越性,它遍布一切,无所不在。德代表道的载体,是道的重要容器,无德者则无道。所以修道必须先修德。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指道好像绵绵不绝地存在着,它的功能也永远使用不尽。道无迹可寻,可又无所不在地发挥作用。它先天地而生,亘古长存,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化育着自然万物;又像是天地万物的仲裁者,决定着物事、人世的沉浮兴衰。
【心得】
1、虚怀若谷
立足社会,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不能固执己见。如果总觉得自己的阅历比别人广,学历比别人高,知识比别人渊博,地位比别人高,见识多、观点新颖,而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纯净的心灵,收敛锋芒,虚怀若谷。学会倾听、懂得适时的退让与宽容;尊重感情、珍惜缘分。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从容自若的去面对生活。
2、修道先修德
德是指人高尚的品质。
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成为大丈夫必须具备的品德。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修德也必须修心,要拥有一颗善良、仁慈、博爱、宽容的心灵。
在国家、民族有危难时能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肝脑涂地。
在和平年代就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和应尽的本分和责任。
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吝啬地给予最大的帮助。
具有德的人,看似是在付出,其实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它的付出最终会回报他的身上。这或许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因。
3、放下是另一种拿起
人生在世,都会经历种种意想不到的痛苦、挫折、失意和磨难。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知道除了空性一切都会变化、消失。所以,不管是物质还是名利或者感情,都不能执着于心。
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让曾经那些苦、那些累、那些痛在时间里随风而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让它顺其自然。
放下也是另一种拿起。舍弃也许是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