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擅长写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也不错,《儿子的敌人》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十二篇不同题材的短篇,他把儿子的敌人这篇小说作为集子的名称,可见他想表达的主题是人性的光辉。
寡妇孙大娘虔诚信佛,是军属,也是烈属。她有两个儿子,大林三年前牺牲了,小林又自告奋勇参了军。那是解放战争时期,冬天的黎明时分,部队攻打县城,小林任司号员,震耳欲聋的连串巨响把正在噩梦中挣扎的孙大娘惊醒了,她起身祈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儿子小林平安。战争结束后,有一具儿子的敌人的尸体,被当做小林的遗体送到了孙大娘面前。孙大娘看着这个年轻人的遗体,明白是阴差阳错了,但她怀着母亲的慈爱与佛家的悲悯,心甘情愿地将错就错,帮他擦净身体,换上儿子的旧衣裳,用不够尺寸的柜子充一口薄棺材,免得他被抛尸荒野被野狗吞噬。当孙大娘尽心竭力地做完一个母亲该做的善后事谊,小林真正的遗体被担架队送来了。
文章开头描写攻打县城的战役打响了,孙大娘被炮火惊醒,再也睡不着了,担心着小林,无助地跪求菩萨保佑。接着交代大林怎么死。在前年冬天孙大林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那次战斗也是黎明前发起的,战斗结束后,她在村长的陪同下,与小林一起赶到了东南方向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位用绷带吊着胳膊的军人,将她带到了一片新坟前。受伤的军人握着她的手说:大娘,您的儿子非常勇敢,他用炸药炸开了敌人的围墙,开辟了通往胜利的道路。她感到好像有人在身后猛推了自己一把,糊糊涂涂地就趴在了眼前的新坟上。她并没感到有多么难过,只是喉咙里甜甜咸咸的,像喝了一口蜜之后,接着又吞了一口盐。小林成了独子,她不愿意让他再当兵,小林却答应村长去参军。
文章写到此处全是灰色调,弥漫着伤感和焦虑的气氛,第五节作者笔调一转,写出了最煽情的一节文字。三天前小林回来过一次,说是连长知道他是本地人,特批给他一天假。孙大娘看到当兵不满一年的小儿子蹿出了半个头,嘴唇上那些茸毛胡子变黑了也变粗了,但还是那样一张笑盈盈的脸,生动活泼,像个没心没肺的大孩子。她的心中充满了欣喜,目光就像焊在了儿子脸上似的。她问儿子能不能吃饱,长官打不打人,儿子回答,吃得好,不打人,她才放心。写完亲情再写爱情。儿子急着去看小桃,小桃是非常耐看的闺女,孙大娘非常满意,心更是被幸福充满了。然后是儿子狼吞虎咽吃着她做的油饼,说起要打仗了,她忧心忡忡地说:怎么又要打仗?话未说完,眼泪就流了出来。儿子宽慰她放心,他会照顾好自己。又说看到房东家一个老太太戴着一顶呢绒帽子,暖和极了,一定攒钱给您买顶帽子。她只是擦眼泪,说不出话来。她急忙把锅里剩下的两张饼用包袱包起来,想让儿子带走,但等她把饼包好时,儿子已经走到了大街上,追不上了。她的心痛得好像让牛用角猛顶了一下,连喘气都感到困难了。
插叙这一段后,把孙小林的形象树立了起来,是个生动活泼,勇敢乐观,孝顺体贴,正在恋爱的一个小伙子,小林越美好,死亡时越心痛。孙大娘失去大儿子就丢了半条命,小儿子如果死了,她还活得了吗?天亮后的孙大娘迎着炮声去找小林,找到大炮阵地,找到团长,找到担架队,回家后给菩萨上香,磕头、念佛、祷告。就这样她在院子和屋子里出出进进,不渴也不饿,脑子里乱哄哄的,耳朵里更乱,好像装进去了一窝蜜蜂。情绪就这样一直往上推,直推到高潮,担架出现了,抬进了陌生人的尸首。
孙大娘能不认识自己儿子的遗体吗?她心里想的是另一位失去儿子悲痛欲绝的母亲,想的是眼前这位和小林一般大的亡者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战场上他虽然是儿子的敌人,可他毕竟也是母亲的儿子,也是某位闺女的未婚夫,她怎能忍心不认他而被民兵抛尸荒野任野狗啃咬。孙大娘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对敌人的尸体予以人道关怀,维护其身后的尊严。
书上另一篇《人与兽》也是写的类似题材,抗日战争时期,爷爷被日本人抓劳工,同年底到达日本北海道,一九四四年春天山花烂漫时逃出劳工营,在山中过起了亦人亦兽的生活,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他已经在山林中度过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因为和狐狸搏斗而抓藤到山谷,看到独身在地里劳作的女人顺河贞子,他扑上去想强了她。爷爷撕扯着她,一串串肮脏的复仇的语言在耳朵里轰响着:日本、小日本、东洋小鬼子,你们奸杀了我的女人,挑了我闺女,抓了我的劳工,打散了我的队伍,作践了我的乡亲,烧了我们的房屋,我与你们是血海般的深仇,哈哈,今天,你们的女人也落在我的手里了!
仇恨使他眼睛血红,牙齿痒痒,邪恶的火烧得他硬如钢铁。他撕开她的下衣,他看到了她的红布裤衩,裤衩上,补着一个令人心酸的黑布补丁,像遭了当头一棒,想起了奶奶同样的红布裤衩上补缀着同样的黑布补丁,立即清醒过来,如果他那样做了,那跟丧失了人性的小鬼子有什么区别?
莫言确实很会讲故事,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收结在高潮处,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原先读过几部莫言的长篇小说,形成一点偏见就是他揭露丑恶的一面太多,让人读得不舒服。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里面当然也有揭穿人性丑恶的一面,但细品发现他的主题还是具有积极的,能够反思我们对于人性上的偏见。我们在很长时间认为人性也是有阶级性的,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无情,要以牙还牙,血债血还,没有超越阶级和国家的人性,报复仇敌不仅要不死不休,甚至于要死而不休。比如,伍子胥为泄私愤,令人掘开楚平王坟墓,怒鞭楚平王尸体三百下以报仇雪恨而被子后人称道。现代人已经形成共识,战争不能伤及平民,必须实施人道主义救助,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因为人具有普遍的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