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从一个城郊结合部青年的故事开篇的,这样的杂文集,具体内容无关紧要,值得铭记的是书中的意旨。
第一次读此书的时候是高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一边悲悯着富士康的跳楼的员工,一边提醒着自己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呢?劳力而不劳心,愚蠢而呆板,囤于命运的枷锁却无法打破,可悲、渺小又平凡的人啊。十六七岁的年纪,从未想过自己的青春也会是可悲、渺小又平凡的呢。
直到我们渐渐走过青春期,才发现自己多么无力,无力到甚至不知该如何表达这种“无力”,只能自我安慰自我鼓励,要么以为自己太弱鸡难以成功,要么觉得自己很牛逼只是未到时机,但其实全是幻觉臆想……
韩寒很厉害,他看到了同龄人青春的困境,并且把这种无力感说了出来——哪怕这种诉说是simple且naive的。
可哪怕是韩寒,也找不到解决这种无力的办法,年少时幼稚地骂骂社会,年龄越长,越加收敛。很多人说韩寒变了,我才不信那个肯为赛车放弃赚钱的桀骜少年,会为了迎合某些人事而妥协呢。他只是看得更清了吧,也许每个人按部就班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才是对年轻人、对国家最好的选择.......
如果这一切无法改变,那么我们所期待的青春,从世俗意义上来说,大概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一等的青春,大概属于娱乐圈的易烊千玺、创投圈的戴威这样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资,达到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并且影响了更多的人;
第二等的青春,大概属于天生好命的富二代、官二代之类,他们可以在青春期,拥有大部分普通人渴望拥有的一切,超跑、环球旅行、说换就换的男友/女友,亦成为很多人艳羡的对象;
第三等的青春,大概属于那些普遍意义上“优秀”的人,他们在没有打破阶层秩序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自己过得丰盛精彩,如学校里的学霸们,勇于闯荡社会并小有成就的创业者、单位里业绩最佳的员工等;
第四等的青春,大概就属于韩寒书里说的那些平凡地待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不好也不坏、凑合活着的青年人吧。
对照这四等青春,看看自己在哪里吧。
嘿,你的年轻,算青春么?
别骗自己了,
每天在地铁站里被人潮挤来挤去的你,算什么为梦想努力?
——你看看硅谷里那些真正试图改变世界的天才们
每天打开手机背背单词、在成人学校里考证,算哪门子学习?
——你看看北大、哈佛里彻夜不熄的灯光
每天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报告、做不完的所示
——这些真的能让你的生命走向更遥远的地方吗?
认命吧!苦苦挣扎的年轻人们。不管此刻的你有多少路可以选择,眼前看到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平凡之路。
可……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
如果青春的追求只是金钱与地位,早有人分出了不只四等,
从财富分:“富人”、“高净值人群”、“中产阶级”等等
从地位分:“处级干部”、“大区负责人”、“副总经理”等等
从生活区域分:“纽约伦敦”、“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县城”等等
……
可别忘了,鄙视链只是从世俗角度分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属于自己的,何必要由别人来评说?
只有胸怀更大的世界,心存更小的幸福,年轻时光才配称为青春。
真正拥有青春的人,无论人种、性别、阶层、学历如何不同,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绝对的平等。
于是有黑人奴隶历尽万难,历经留下传世之作《为奴十二载》;于是有耶鲁博士放弃前程,扎根乡土造福一方;于是,有太多太多人世间的悲欢与传奇。
超越阶层确实没那么容易 ,可青春,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了...
那些求而不得的人,那些疯狂难忘的欢笑,那些不甘平凡的奢望——是这世界真正美好的地方。哪怕终我们一生,也无法动摇这个阶层分明的世界;可青春岁月,在日后回忆起来,会是多么热烈而绚烂啊。
不负自己,便是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