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闲散的坐在草坪,与友人讨论着近期校园暴力新闻。对于校园暴力,我们难掩怒气。
在我们扼腕之际,忽有一阵风吹来,带着春天的温度,拥着一缕似有似无的花香。淡雅芬芳,那般熟悉,却又不可琢磨。我一时怔住,这,难道是丁香吗?
一时间,校园暴力、丁香、少女等词涌入脑海,打开了我尘封许久的记忆。友人在旁,我却已心不在焉。缕缕香气顺着风,携思绪远去,溢入了那15岁丁香盛开的季节。那里,有似锦繁花;那里,有泪眼的她,而她是我一直的牵挂。
那时,四月,阳光正好。暖暖的空气扑面,似是在温柔告知你:“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丁香花开了。诺大的校园里,开满了丁香花,粉的、紫的,一团团、一簇簇,拥着、挤着,好不热闹。清风和着阳光落在花瓣,旋转、跳跃在花树间,激起层层花浪,涌起阵阵花香。这香气似有入口的甜,不腻人,只悦人。
迭迭花香随风氤氲在校园,溢满操场,漫入亭廊,漫入课堂,漫入她眼角的忧伤。
她,名婷璇,婷婷袅袅,璇玉冰清。因自幼习舞,她生的面相清秀,身段苗条。在班级首次见面会上,她第一个做自我介绍,笑颜盈盈,活泼且有朝气。不知缘何,她和我走的很近,似是把我视为闺中密友。课间,她常拉着我跑出教室,来到丁香树下,或是研究植物,或是谈天说地、嬉戏打闹。
时值秋天,丁香树只有叶,没有花。我们拨弄着树叶,欲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试图论证命题“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为假,不过我们却从未成功。每个树叶都不一样,我们无可辩驳。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至雪覆大地。
我们望着光秃秃的树干,约定着明年。“春天,我们一起赏花吧!”说完,她粲然一笑,眼眸闪亮。我喜欢她笑,很甜;我喜欢看她,很美。就这样,我们约定着春天,等待着花开。

四月至,丁香如约盛开,但是我和她却迟迟未能一同赏花。
因为她不再肆无忌惮的笑,也不再流连于丁香树旁。课间,她只呆坐在椅子上,忧郁爬上眉间。一切不知是从何时发生的改变,同学们渐渐嘲笑她,排挤她,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可是排挤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她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还是因为她有时略显幼稚的举动?很抱歉,我找不到正当合适的理由对此加以解释。因为我不知道她曾做错过什么,事实上,她未曾伤害过任何人。他们搞乱她的桌椅,挤占她的空间,嘲笑她回答问题,讽刺她总是自以为是。随时间流逝,这种情况并未有丝毫减轻,反而是变本加厉。
“放大他人细小的‘错误’,并以此攻击对方”似乎是青少年较为热衷做的事情。而“错误”有可能是指缺点,也有可能是异于他人的个性或习惯。在提倡个性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常常会被鼓励去发掘潜能,保留个性。但是,何为个性?如何划定与众不同与肆意妄为的界限?事实上,成年人对此并未给青少年做出严格的解释。于是,青少年会认为,个性就是反对一切常规,反对一切权威,反对一切不同于自己的事物,而这有时会演化成叛逆的因子。这种叛逆反映到学校可能就会表现成对抗老师或是欺压同学。青少年很注重尊严的维护,和个性的发展,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他们往往容不得有异于他们的个性。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却很少有人可以包容那一片不同于自己的树叶。
就这样,不知她的什么“错误”入了旁人的眼,于是有人在小团体中提出了想法或观点,并博得了团队其他成员的认可。那时的小团体异常团结,有着近似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团体的价值观有可能是原始就存在,也有可能是由单个成员的价值观衍变而成的。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学生的三观是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的,因为,他们思想还不成熟,三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当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常规的观点时,即便是偏激或不成熟的,其他同学也会纷纷效仿。因为这对于他们俨然是新大陆,既可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可以证明自己思想“成熟”,萌生出超越同龄人的优越感。在还没有具备完全辨别是非能力的年纪,团体价值观是可怕的,因为你无法保证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指导合理正当的行为。于是,同学们集成团体嘲笑她,并且对于排挤嘲笑她的行为,并没有感觉到半点不适当,甚至从中获取了某种快感。我曾问过排挤她的同学,为什么针对她。然后我获得了不同的答案:因为她这个人脑子太笨了、因为她太会跳舞了、因为别人都在嘲笑她……透过这些答案,我敢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只是为了合群,只是为了排挤而排挤,只是为了享受这种集体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这样的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不可言说的愉悦,但这对于被排挤的人却是身心的伤害。
由于长期受到同学的排挤,微笑不再挂满她的面庞,她的眼眸也已不再闪亮。我不忍,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做。我胆怯,怕自己维护她的行为会招致其他人的攻击,怕自己也会像她那样被贴上“怪胎”的标签。于是,在他人言语攻击她时,在他人故意搞乱她的桌椅书本时,我选择了沉默,不去为她辩驳,不去保护她。我不知她是否会在心里期待着我能勇敢的站在她一边,是否看出了我的怯懦,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直在为自己的懦弱而良心不安。
同学们没有对她拳脚相加,没有对她实施殴打。一切的攻击都只是言语,而这被称为冷暴力。社会大多关注校园热暴力,认为其对身心伤害更大,更有社会危害性。但事实上,冷暴力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丝毫不逊于武力攻击。这种伤害是漫长的,如慢性毒药,一点点耗尽人们的心力,摧残意志。
终有一日,因不忍看她受他人挑衅,不忍看她日渐消沉,我把她拉出了教室,拉到丁香树下。风落树梢,卷起花瓣朵朵,悠然飘下。她,落泪了。即便是受众人指责,即便是被他人挑衅,都不曾流泪的她,此时像孩童一样哭了。我不知作何言语,只有默默地陪伴。
那日,世界似乎安静了下来,风很轻,花很美,而我却未曾闻到花香。
后来,花败了,她走了。她转学至其他地方,而我也断了和她的联系。对于她的情况,我不再知晓。我曾试图进行打听,但终究失败。
曾有一日,我看到一个女生,身影像极了她。穿着白色裙子,昂着头,面庞似乎带着甜甜的微笑。我没有追上她,但是我相信那是她,因为我记得那抹微笑。我相信现在的她,阳光且有朝气,一如初见时的那样。
如今,六年已经过去,但是我的心情却迟迟不能平复。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会使我想起那段时光。对于如何解决校园暴力问题,观点不一。很多人相信只有通过严厉的惩治手段才可以杜绝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我却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而思想是行为的内核。惩治手段只能对行为起到阻遏的作用,对错误思想的纠正却是收效甚微。实施校园暴力的学生往往是在思想层面产生了错误认识,继而在行为上做出有害他人的事情。如何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教育他们尊重性格多样性、包容他人应当是社会考虑的问题。
丁香花,种类多样,却彼此相容,默契的在花季绽放,流动着花香。愿少年如花,生命绚烂,而这当是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