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立他的后代为鲁国的卿大夫,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我是不信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a9c09bcf87b8eabf.jpg)
(1)本节孔子站在正名和尊君的立场上,认定臧武仲是想要挟君主,犯上作乱。(猜测:若不是要挟鲁君,你干嘛要在自己的防邑驻扎那么多军队呢?——因此夫子从历史上看不相信这件事)
(2)臧武仲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了,后来被排挤到了齐国,也是鲁国贵族重要的一支力量——凭借自己的防邑之地和鲁君谈判。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99c9279756f9cae4.jpg)
【第十五条】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1)谲——就是谲诈。
晋文公——携天子以令诸侯,从他开始的。
——这是霸在王上=没底线。
齐桓公——尊王攘夷——霸在王下。
——齐桓公与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区别就在于:霸在王上——霸在王下。
(2)给我们的启示:
诡计也未必是唯一的通道
正而不谲也一样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人物。
——行事能够光明正大,也同样能够实现我们想要的那个目标,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机心重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