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非首发,首发微信公众平台:浪迹山野的脑虎萌,文责自负。
行走山野间,我曾无意间闯入过无数寺院,许多寺院或许匆匆一瞥,便湮没在记忆的洪流里,而有的,却是惊鸿一面,从此,烙印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对于传统建筑和传统美学的痴迷,常常令我走走停停,试图在仿古建筑里,寻求到一丝一缕关于美的精魂。而曾有过一面之缘的龙庆寺,自上次一别,它总会在记忆里起起伏伏,似乎有一种声音催促着,归去来兮,再去看看吧 ,看看你寻觅的美,看看你朝思暮想的地方。
和师父约好时间后,我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出行的东西,可磨磨蹭蹭,还是拖到了十点才出发。寺院,距离我家并不远,开毛驴过去,只需要十几分钟,凭着记忆,我忽略了导航的聒噪提醒,风驰电掣般来到了寺院的门口。而此刻,朋友也刚好到达 ,一行三人,开心地奔向心之所向。
寺院大门鲜红的灯笼,在秋风里摇曳着,它们的存在,一改寺院肃穆的气氛,增添了几分红火,几分人间烟火气,或许, 这也显示了师父那与众不同的性格。
龙庆寺,旧名龙庆堂,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1086),位于萧江镇毛家处村 ,居住过历代高僧,相传堂基有井泉喷涌,先人卜为龙脉宝地,故名。古井迄今完存于寺院,清泉四时不竭。到明代洪武年间,屡遭兵灾,殿宇朽坏,墙垣坍塌,至清代道光年间 ,由毛廷基等发起,兴建龙庆观音道场,其后,百年沧桑,无证可考,而后,历经时代变迁,旧建筑物,破败不堪,又因时代原因,景物空存,只留下一口龙井。七十年代,地方信众再度自发于原址复建,后屡有补葺。
历经四十载风雨侵蚀,古刹凋敝不堪,时逢盛世,佛法复兴,重修呼声高起。于2010年岁末启动重建工程,2016年秋主体落成,之后累年增建臻善,才有如今所见之浩大规模与气势恢宏。
龙庆寺整体为仿宋式建筑风格,采用钢筋水泥木头结构,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楼、西方殿、天王殿、药师楼、地藏王殿、菩提讲堂,客堂、厢房,栖心亭、山门等,大殿内塑有一佛两弟子,四大菩萨,十八罗汉,观音楼塑有千手观音和琉璃观音,西方殿内塑有西方三圣,天王殿内有弥勒和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及装修供桌,楹联匾额等。
寺院四面环水,如玉带一般紧紧缠绕,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楼,形成一条主轴,而两边的曲折回廊,环环相扣,构成一种对称美,移步换景,令人沉迷。
寺院整体建筑显示出浓烈的宋代美学特征雅淡与意境。漫步于寺院中,梵音绕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心静之感。禅房里有一味禅茶,大殿里声声佛号入人心,庭院里睡莲与荷花已开败,空留绿色阔大的叶片,浮于水缸的上方,大雄宝殿前两棵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树木,叶片与树干与北方的杨树极其相似,直到朋友提醒 ,我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修成正果,在印度,菩提树也被视为“神圣之树”,因此,在我国,它也是“国宝级”的树木。
院子里,随处可见师父精心侍弄的花草,如兰花、桂花、三角梅、荷花、睡莲……数不尽数,种类极其丰富,其中,兰花尤其多。而在这秋意渐浓的九月里,我期许着金桂如漫天繁星,倾洒在我长夜的幽梦里,赐我一场带着香甜的欢喜。
后院里,曲径通幽处,一条石子铺成的小路,向更幽深处漫延,柚子似乎已经有了悠悠的清香,而满树的柿子,已微微泛出黄晕 ,沉甸甸地摇晃在秋风里。抬头一瞥间,一丛绿竹,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新脱俗,与翘角飞檐,精美的瓦当,构成了绝美的禅意。
小猫在庭院里,身手敏捷,窜上跳下,一不留神,就没了影子,仿佛是武林高手一般,神出鬼没。而狗狗,突然蹿出来,对着我狂吠不止,倒是吓了我一跳……
行走在寺院之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似乎每一样,都能让人感受到意境美 ,如此集美学之大成的寺院,怎么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