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旧金山有一个第六大道公园,这座公园还有一个外号,叫:“酒鬼公园”。因为里面几乎全都是酒鬼,他们经常醉醺醺的生上一堆篝火,然后露宿在公园里。当地居民对这个酒鬼公园怨声载道,很多媒体都过来报道这一事件,他们的视角都放在了揭示酒鬼们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困扰上。
而有人却另辟蹊径,他在报道上写道:Ben是一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头,他今年60岁,他是这个公园的发言人,他经常在篝火边用一把固定的椅子,尽管春天温和,但他的头顶还是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个装饰纽扣,上面写着:我活着。这正是旧金山格莱德纪念堂的标语。
这个公园对他们这群“酒鬼”来说就像传说中的伊甸园一样,绿色环绕,充满活力,而这群“酒鬼们”自己就是公园里的模范服务员。
可以想想看,如果是自己是当地的居民,肯定也会为这酒鬼公园所烦恼,但是通过这篇报道,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公园的特点,不同于那些千篇一律的讨伐酒鬼的报道,这篇报道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上另一群人的真实情况,也认识到了旧金山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2、
一直以来,我都刻意地在周围一切不合理的事和不合理的观点中找出其合理性,虽然有点强迫症,但是这也让我的包容性更强了。我一直都认为存在即合理,即使别人提出与我不同的观点,我也会考虑,是否自己的格局太低,导致我无法理解对方的观点。
对于酒鬼公园附近的居民来说,他们肯定会感到十分的困扰,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如果把视角拉高到整座城市的话,或许他们会对酒鬼公园里的人更包容。
3、
一直以来我都对刘邦这个人不太认同,有人给刘邦的评语,说这个家伙就是个流氓,品德还特别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打了败仗逃跑,被项羽追急了的时候,居然把自己一对儿女推到车下。虎毒不食子啊。
我试着找出刘邦这么做的合理性,但是我始终想不出什么理由可以解释他抛弃自己儿女。在我的道德和认知判断下,我认为这种人就是属于那类无情无义的人,应该拖出去枪毙。
但是在听了罗胖的解读后,却让我对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孩子下车之后,并没有人认得他们是刘邦的孩子,逃脱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即使被项羽抓到,大概率也会被当成人质来要挟刘邦,所以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如果一起被抓到,那就失去了人质的价值,那全家要遭毒手。所以,即使只考虑孩子的安危,把他们推下车也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自己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有多深。社会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抛弃自己孩子是不正确的。而我受到特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认为刘邦弃子是错误的。但是回到当时具体的处理中,其实刘邦把自己孩子推下车才是最正确的做出。
4、
而正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见仁见智的解读,才让我学会了辩证看问题的能力,不会被单一事件局限了思想,因为任何匪夷所思的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我想,学历史就是为了让自身的视野更开阔,这样才不会局限在自己的视野中,看问题也更具有包容性。因为相比于整个历史,人由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其实并不大,经历也并不丰富,因此看问题难免比较偏颇,凡事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想。
而这个问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更多的知识就能解决,就拿很多发明来说,科学家们的态度和科技史学家的态度常常是不一样的。
前者对自己的研究总是信心满满,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不自觉夸大好的一面,忽视和淡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历史学家则因为看到了历史上太多好的初衷在多年后带来的坏的结果,对于很多科学发明都非常谨慎和保守。
在这个问题上,并非科学家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讲话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们也是人,也可能被自己的利益和名誉绑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历史是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看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常常对自己说,我所听到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观点而不是事实,我所看见的一切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