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给此书的一句话评语作为读后感的开始,“三年第二本评价6分的书, 很庆幸在深刻理解王阳明之后再看到这本书。否则我可能只能把他当做一般的成功学类洗脑书籍了,也很庆幸在事业部成立之时读到了这本书。越努力越幸福。”------最后一句今天看来,也能看出自己的肤浅。
《干法》其实我一年前就阅读过了,当时还不知道《活法》,活法真心不建议大家看,感觉被中国人用来圈钱了。《干法》则已经能够说明稻盛和夫大师的工作、生活及管理的精髓了。其实能悟到其精华的书,一本足以,悟不到的人估计看十本也没用。稻盛和夫的偶像事西乡隆盛,稻盛和夫本人大家都认为他是管理学家,但是我认为他更是心学大师,是当代商界中的王阳明。
你说什么?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样多好!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真挚地把高兴劲儿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环境很差的条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们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今后我照样要为我的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年轻的读者们,希望你们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地对待生活。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心里阳光的人看见的也是阳光,眼里全是黑暗的人心里也毕竟是黑暗,根据人类简史的理论,人类成长到现在,其实都在追求一种快感,刷抖音的人,追求的是这几秒一次的快感,磨练技艺的人追求的是一年或者几年一次的快感,那种三年一次的快感(高考)想必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体会。工作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的人,他的工作能力必然日渐精进,出类拔萃。而我本人喜欢的是那种长时间困苦换来那种快感的感觉。而我这种人在《人类简史》中也有相关阐述。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所以我总是这么想: 这种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不管是稻盛和夫还是王阳明,其实都提到了“不燃型”的人,其实对于这种人的处理方式,两个人的观点相同。只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判断“不燃型”的人,他是时间维度上的不燃,还是空间维度上的不燃。公司有没有这种人,肯定有,但是到了别的公司他为什么又燃了,而且是“大燃”,自己在领导的眼里是不是偶尔也不燃,肯定也是。管理是门艺术,治大国若烹小鲜,道理谁都懂,会用的没几个。
后面有人举手提问:先生所讲,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这层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讲,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明白。正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才感到苦恼。怎样才能让经营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很难办。 提问中夹着那么一丝抗议的味道。 这时,幸之助先生露出相当困惑的表情,他沉默片刻,仿佛是自言自语道:“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言罢再次沉默。大家以为答非所问,听众中一阵失笑。 但是,在那一瞬间,我却像受到电击一样,一阵震撼。 “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能做到经营有余裕当然最好,但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的思考,那么高目标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经营要有余裕,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具体的方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这就是幸之助先生想说的话。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松下幸之助肯定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成功企业家,给很多人做过教学,但是能从中学到东西,并应用到公司经营中的人有几个人。就好比盛和塾在中国,也有一大批受众,但是真正明白稻盛和夫在说什么的人有几个呢。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核心,也是最难悟透的一个道理。但是你在一个岗位上,就应该考虑这个岗位应该考虑的事,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太多考虑自己,必然会让你的行为产生异常,达到不好的结果。王阳明的遗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或许能够说明,那就是问心无愧就好。
陶瓷半导体封装是用新型陶瓷原料,放进氮、氢混合的气体在炉中烧结而成的。如果产品上稍稍附着一点脂肪,燃烧时它就会炭化,产品就会呈现浅灰色。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不纯净”。 对于负责研发的这位工程师来说,或许有点冷酷无情,但我还是下了结论:“性能或许尚可,但它不合格,它的颜色不够鲜亮。”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这可以理解,因为自己倾注全力开发出来的样品,我却不是凭它的“性能”而是凭“外观”就否定了它,他难以接受。 于是他沉着脸反驳道:“社长也是技术出身的,希望你做出合理评价,颜色不鲜亮同产品的性能无关。” “性能方面或许满足了相关要求,但它不是合格的完成品。”我说着,把样品退还给他。 具备优良性能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 因为“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觉得是性能优良的产品。新型陶瓷本来应该是纯白的。人们看到它时,会不禁产生不忍用手去碰的敬畏之心。冒失地用手触摸,会觉得有“手甚至会被划破”这样的虔敬之心。如果外表能做到如此美丽,那它的性能也一定是最好的。 我把这样的产品称为“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
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集团公司为什么推行5S或者7S,到底卫生干净,和工作有什么关系,当时就想或者就是为了物品摆放整齐之后安全吧,但是我们是程序员。把5S打扫卫生推行检查到这种程度有什么用。在看了此书的这段之后,才明白了其精髓。那就是修心,那就通往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但是集团5S的执行着估计曲解了集团董事长的意思,在执行的时候,也就变成了检查卫生了。就像装修房子的时候,一个朋友说,有的人干一辈子瓦工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是一个意思吧。
在生产现场,有时会听到机器发出的异音。这时,我就会说:“没听见机器在哭泣吗?”我会对现场负责的人员提出批评。 机械有故障,往往都是先发出异音。之前声音一直正常悦耳,此时突然产生异音,肯定说明机械出了问题。但是,因为机械的动作可能仍然与平常一样,所以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我把现场人员的“敏锐度”不佳当作一个问题,向他们严肃指出“要磨炼敏锐度”。
“既然桌面是长方形的,资料的放置应当与它一致,才显得协调,否则,感觉就不舒服。资料摆放要与桌边对齐。” 我这样说了以后,凡是资料、笔架等斜放的,他们就都给调整过来,使之与桌边平行。 即使是物品放置这么细小的事情,也要给人一种整齐协调的感觉。 这在工作中也一样。 桌上的东西没放整齐,缺乏平衡感,心就静不下来——只有具备如此细腻的“敏锐度”,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就很快意识到“不对头”,从而迅速采取对策,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程序员需要敏锐度吗?程序员的敏锐度到底是什么?真正的高手靠的是感觉,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最高境界。而这些就是靠修心,修技的磨练,自己设计的界面,一眼就能看出来,美观度如何,易用如何,摆放是否别扭,第一视点在哪。而这些都不是靠课本可以学会的真正的技艺。
“想创建第二电电”,这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富翁吗”?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名吗”?这是从私利私欲出发的愿望呢?还是从“为社会、为世人”,即从良知良心、不夹杂私心出发的愿望呢?我对照“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连续几个月,不停地自问自答。 在确认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以后,我才决心踏上第二电电的创业之路。
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气定神闲,他们总是以更为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和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
其实这句话应该让公司的管理层深思,我们工作目的是什么,拿到自己的工资?这是目的吗?这不是目的吗?我认为,编写出让客户满意的程序,提高客户的效率;带领好自己的团队,给他们争取到应得的利益,养家糊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让父母老有所养,让妻子有所依靠。这些缺一不可,但凡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能量发挥走错方向。
我能成为经营者,或许在我身上真的拥有某种才能。但是,我具备这种才能并没有任何的必然性,不过是上天偶然地赐予了我这样的才能。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有能力的人应该成为领导者。我只是作为其中一部分责任的承担者,才当上了经营者。如果担任这个职务的不是我,而是A先生或者B先生或者别的什么人,也未尝不可。 因此,我不可以将上天授予我的才能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社会结构中,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为了使社会变得更好,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才能来回报社会。自己承担这样的职责,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但因此就把才能视为自己的东西,把它当作私有财产,“是我了不起”,自命不凡,采取这种态度,就是傲慢不逊。 “如果自己某种程度上拥有经营者的才能,那么就应该为了伙伴们的幸福,站在前头努力拼搏。”这样一种使命感不久后就塑造了我的人生观。
我不想说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什么谦虚的态度,一旦自己认定为谦逊的话,那么本身就不谦逊了。我们的身边不乏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本身我们自己也在某个时期是个成功者。但是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看待这些。稻盛和夫先生给了一个词“人生观”。其实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包括政府缺乏这样的人生观。军队那些高管,认为部队一半干部都是我提拔的;公司领导认为,企业发展成这样全是我得功劳;家里的男主人认为,家是我辛苦挣钱养起来的。等等诸如此类,产生的后果我也不想深度阐述。稻盛和夫认为我应该在前头努力拼搏,这是他境界的更高阶段,大多数人我觉得更应该抱有感恩他人的态度进行。我当了部门经理,需要感谢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感谢公司的平台,感谢那些支持帮助过我得客户,感谢妻子父母的默默付出。但是感谢不是口头上的,有些感谢是需要用钱来衡量的。
结束语:
其实稻盛和夫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在这里无法完全阐述,工匠精神是现在的公司和现在的中国最需要的精神。改革开发初期并不需要工匠精神,因为物质及其困乏,需远远大于供,有多少买多少,质量不是关键,数量和低价才是核心。而现在客户与其说是要创新,我觉得更多需要的是工匠精神下的深度钻研,可惜在公司的各种指标导向上,无法体现。或许是我的价值观没有达到,无法看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