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跟朋友讨论,现在的我们不管在职业上还是恋爱上,选择都那么多,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幸福。反观我们爸妈老一辈,选择不多,幸福感却远远要高于我们。
但反过来想,如果现在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职业靠分配,婚姻靠相亲,我们真的会更幸福吗?
最近阅读吴军老师的专栏,从他的观点得到不少启发:
即便是今天,印度的婚姻方式还是以父母之约,媒婆之言等传统方式,非常讲究门当户对。能做到自由恋爱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人。
而且即便是相亲,可选择的范围也极少,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复杂,阶层分得非常细,可以划分出几十种。 虽然法律禁止种姓歧视,但人们根深蒂固的歧视观念并没有改善多少,通婚也一般都在种姓内部或少有的几个种姓之间。而高种性的选择就更少了,因为人口实在不多。
印度人一旦结婚,无论男女基本都是从一而终,虽然没有离婚限制,但离了婚选择空间会更小,因此印度人在婚姻上基本都是一个任命的态度。
既然没有选择,那么就好埋头苦心经营。
虽然很多人对这种婚姻的幸福感保持质疑的态度。
但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以及盖洛普等调查,印度人的婚姻幸福感并不比美国差。而在美国的印度人,幸福感更是大大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而且从收入上看,印度家庭并不必美国家庭高,印度家庭大多都是单收入(妻子一般不工作),美国家庭都是夫妻双收入。可见也不是收入的因素所致。
反观美国,平均算下来每个人一生是两次婚姻。 美国调查机构发现,虽然美国人离婚是为了更好的婚姻,再恋爱、结婚的比例都非常高,但离婚 5 年后的幸福感跟离婚时比并没有得到提高。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选择更多的美国人幸福感更低?吴军老师把这个归结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
夫妻之间相处的矛盾,相信谁家都有,大部分矛盾都是可以解决与调和的。印度人面对这种问题时,因为没有多余的选择,所以会苦心孤诣的去解决调和这种问题。而美国人因为选择多,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一味的回避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下一个不行再换一个,最终的问题却没有得以解决。
既然本质的问题没有解决,自然幸福感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爱情的火热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一个人展现的素养与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艺术,才是经营好一个家庭的保证。
反观今天,那些不断换男女朋友与轻易离婚的人,其实也是觉得不合适就换,而不是着手去解决问题调和矛盾,自然很难经营好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