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卡萨布兰卡》里演的一样——“世界上那么多酒馆,我偏偏走进你的”。
超喜欢的一张海报米娅推开了那家酒馆的门,塞巴斯蒂安在忘我地即兴弹奏传统爵士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遇上了一个少人赏识的音乐家,最初的热情与冰冷碰撞出缘分,故事的篇章往往就是这么开始的。有人说这样的相遇又落入了俗套,可世界上又有多少缘分不是命中注定?一次次的遇见是偶然吗?是的。最后的重逢是偶然吗?是的。太多的偶然就像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和特蕾莎。我喜欢这种偶然——朋友分享她的恋爱故事,开篇就是“我低头看到了他的一双鞋子,他问我:‘你知道交大怎么走吗’?”,我常常和她感慨她恋情开始得太戏剧化。后来听多了,才发现很多人的爱情故事里,戏剧的身影从未缺席。这种偶然就像是天生注定的荷尔蒙在相互吸引,这种感觉是很妙的,大概我得去东操旁的二教多去听听玄学之讲才搞得清其中的奥秘。
西方的叙事方式总避免不了对灵与肉的思考。米娅和塞巴斯蒂安——两个不得志的人,偶然发现彼此的经历与想法是多么一致。只有听觉日渐退化的白胡子老爷爷才听得懂传统爵士乐的悲与喜,而好莱坞的导演似乎永远也欣赏不了米娅眼神中的哀与乐。他们拼了命地鼓励对方实现梦想——“用seb's做俱乐部的名字吧”,“去尝试这部话剧吧,管它有没有来看”......当灵魂在赤裸裸地燃烧彼此时,现实是可以抛开的,可直到有一天,梦想框不进现实的现实照进现实的时候,他们开始思考到底谁去成全谁?于是大家都选择彼此成全。谁也没有想到彼此成全的代价却是牺牲彼此,终于知道他的夜晚里可以没有醒着的她,她的清晨里也可以只有沉睡的他,都成了沉睡的美人鱼,用七秒的记忆去怀念梦中的对方。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烛光摇曳的夜晚,城市的星星照耀着一双人,随意定格下一帧,都可以是一幅绝佳的摄影作品。可彼此的寒暄让这场惊喜开场得惨淡,甚至在那个万物凋零的秋天开始争吵——“你觉得‘棒棒鸡’这个名字是不会成功的”“那就换名字啊”“可不会有人喜欢我的爵士乐的”“你什么时候这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了”“你也不过是一个演员而已”......其实我的朋友早就跟我说过,从la la land的“fall”篇那一场争吵开始,她的泪水就止不住了,她想到了自己。因为一个公共舆论事件,她和男友的新闻观出现了极大的分歧,现实生活中双方家长的互相不满让争吵一触即发,“我有点后悔我当初喜欢你了”,这是男生在分手前和她说的倒数第二句话,“那就分手吧”,这是女生在分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好的”,这是男生在分手前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很理解她,因为他们两个最初就是在读书会的牵引下发现了彼此观点上的默契,所以一旦发现最原始的美好开始出错,两个倔强的人在最后注定走向瓦解一切的决绝。现实还是现实,梦想还是梦想,彼此的界限划分得太清晰也太容易让人感到绝望。
所以五年之后的他们实现了各自的梦想,米娅是街头人眼中闪耀着的一颗星,塞巴斯蒂安也是爵士乐俱乐部粉丝中的一颗星。又是一个偶然,已为人母的米娅在那个分岔路口选择了不再拥挤的小路,于是在她丈夫的推搡中,她推开了那扇俱乐部的门,见到了爵士乐钢琴手塞巴斯蒂安。重逢从来不是一个克制情绪的好时机,局内人做不到,局外人也做不到。“welcome to the seb’s”塞巴斯蒂安潇潇洒的一句话,潇潇洒的一个转身,我意识到事情不妙,鼻头开始发酸。他开始弹奏初遇时的那首经典曲目,他们都开始想象“如果”成真以后的场景。如果每一个分岔路口,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是不是坐在身旁的就是彼此?流畅的一镜到底,汇聚到他没有按下的最后一个音符,曲未终,人却已散。在门口,米娅转身了,彼此的眼神好像是要把对方刻进心里一样。米娅笑了,塞巴斯蒂安没笑,我哭了。
狄俄尼索斯带给我们悲剧,我喜欢这种悲剧的思考。导演并不是没有给我们希望,爱情无疾而终,但至少各自的梦想最后还是实现了。他没有给我们彻底的绝望,至少还让人相信有人真的在坚持做着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尽管我们身边有太多人一边过着蜗居生活,一边还在为“大龄青年”的标签黯然神伤。
我还记得米娅的姑姑是这么和米娅说的,“如果让我选,我还会跳那条河”!
如果此时你在犹豫,那也不妨去推开那扇门吧,你会遇见你的la la land!
微信公号:破晓啼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