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如果我们将身边的人都看成是伙伴,而不是竞争者,那么生活对我们来说会变得很简单。
我们不断向前进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昨天的自己。优于昨天的自己,就是前进。
生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能一直抱有“我是正确的”思想来与他人沟通。倘若他人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势必会演变成对与错的争辩。
一旦有了争辩,就会产生胜负心理。想赢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
我们需要摘下竞争的眼镜,完善自己。
2.赋予过去不一样的价值
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且赋予它正面的价值。
一个朋友被头痛的毛病困扰了很久,她一直强调是过去自己没法控制的情绪引起,所以为之烦恼。
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最起码不好的情绪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那么后面为了不让头痛,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中所说的一直去研究过去的种种。
3.孩子的“复仇”—阿德勒心理学
我们总是认为问题学生大部分都和家长脱不了干系,从原因论上说,这是对的。
然而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报复父母。
从而他就展现出了叛逆,调皮,甚至残害自己的各种不良手段。
4.不发怒也可以交流
我们总是觉得如果不发怒,对方就不会认同你的观点。
因此在有争执时,总是充满怒气,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然而真正的服气是发自内心的,发怒的交流方式并没有什么作用。
我们不是不能发怒,而是没必要发怒。尝试用温柔的语言去解决问题。
5.凡是执著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被讨厌的勇气》里说:不仅仅是你,凡是执著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必须把“对自己的执著”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对这句话深表赞同。
总是觉得自己性格不好。脾气不好都是由家庭背景造成的,是因为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太过严苛。事实上,明明是想给自己不想改变的脾气和性格找借口吧。
总是喜欢与周围的人比较,谁挣的钱多,谁过得比我好,谁比我先生孩子,谁比我更会工作,然后觉得外界的不可抗力让我不如别人优秀,然后就会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其中可能还会产生“酸葡萄心理”或“自卑自弃心理”。
读了书才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小天地里,让自己的太阳发光发亮,何必去管别人拥有了多少颗星星。
放弃比较,放下纠结,人生不过数十年光阴,如果总是闲谈他人之事,那浪费的时间可真是不少了。
把时间都用在自己身上,一生无论何时离开,也不会觉得遗憾或者后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