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8 中文阅读阅益书社读书
把时间当作朋友,从容前行

把时间当作朋友,从容前行

作者: f5cbc22a4a57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22:50 被阅读48次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早些年就听说过这本书,买回来后翻了几页没看完,而今再次读来,却觉得字字珠玑,简直都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这种改变并非时间的流逝自发而来的思想沉淀,恰恰是因为最近持续的主动阅读与思考带来的自我认知与心智的变化。

    而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作者李笑来用了最平实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了他生活中总结而来的最实在的道理。我且挑出几点对自己收获比较大的来聊聊体会:

    1. 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没时间,于是就寄希望于各种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和软件,结果却并未见多大成效。

    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一直都对时间有误解,以为时间可以被管理。

    而事实上,时间是客观存在,不受人为管理的,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时间快慢,也只是因为我们的自我情感投射在时间上的相对感罢了。

    诚如真理,也从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会变化的只是我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而已。

    所以,从来问题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2.不要自设“完美” & “好人“ 形象

    这本书其实四天前就看完了,可是一直拖到今天才写读后感,不是没有时间,究其根本是因为自己所谓的“完美主义”又在作祟了。。。

    本书提到,我们有时候拖拉着不开始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我们的“恐惧”心理在作怪,是的,恐惧

    恐惧的内在是“不做不错,晚做晚错”的思维定式,恐惧的外部原因则是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

    我之所以拖延着不开始动手写读后感,是因为心里仿佛一直有这么个声音告诉自己:再等等,让我再想想,要怎么写可以更有新意,写的更好。然而现实情况是,拖着拖着拖到最后,为了应付 deadline 而匆忙写完,反而连平时的水准都不到,更谈不上内心希冀的“完美”了。

    借此,再次告诉自己:当写则写,不要考虑太多,无需纠结好坏。程序员开发软件也不是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总得先抢占时机,应需求推出个1.0版本的,然后在实践中再慢慢修改完善升级的,不是吗?

    所以,书里给出的建议是: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不要怕在别人面前露怯,也没必要时刻想着证明自己是个“好人”。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朋友相求的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可是我们却纠结于各种”不好意思“,顾虑着自己的“好人”身份,而不敢直接拒绝,大胆say no,这样处理事情的结果非但不能皆大欢喜,反而是让彼此都不开心自在。

    诚如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说的,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 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被别人左右,是一个人相当可悲的状态之一。

    所以,做自己就好了。想做什么尽管去做,无需纠结好坏成败。能助人则为乐,助不了也坦诚相告,没必要苦了自己也误了他人。


    3.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提到成功,我们的第一反应无非”功成名就“,然而,这便是唯一出路么?未必!

    所谓“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所谓“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我们不需要比较来的“成功”,但在生活中,我们也无法彻底回避”比较“,那便换个角度告诉自己: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 --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所以但凡下一秒的我比现在的更好,便可许自己心安理得,知足常乐也。

    保持自我的成长,需要我们”刻意练习“以下几个方面:

    • 有效率有方法的主动获取新知识:通过“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等各种方式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知识;

    • 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持续性的“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筛选”等方式不断增强自我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 培养写作能力: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尽量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情日记;

    • 锻炼自我动手的实践能力:避免盲目学习,没有什么比实践更能检验真知的了,而检验知识输入的最好方式是输出笔记,不管好坏,写了再说;

    • 举一反三的能力:每学到一个知识点时,便可反问自己:”那...这个道理还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长此以往便能锻炼自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把书读活,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知行合一;

    • 独立思考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也称为”批判性思维“,即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全盘接受,而是自己再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关于“独立思考”,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联想到:

    时下所谓的”主流“观点,其实也未必是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恰好适合(或者说,迎合)那些不善思考、不愿思考的人的感觉。

    这句话细思恐极,我们的社交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头条新闻等)三天两头就会“热点”出一些奇葩事件,奇葩观点,并催生出奇葩分析。。。很多事情只有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冷静的透过表面,抽丝剥茧,才能真正get到本质,不会轻易被“热点化“而人云亦云。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功利主义》一书中曾有如下重要论述: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
    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

    所以,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

    有这么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问题都像钉子。

    这便回到心智和眼界的问题,自我成长绕不开的两个点。而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早就的思考方法、思维模式。

    因此,要自我成长,必得有自我反思,不断求知验真的开放心态。


    4. 耐下性子来”有效倾听“

    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在与人交流时也常常是话刚听了一半就匆忙打断对方,自以为”交流高效“,实则陷入”低效“甚至”无效交流“的漩涡而不自知。正应了那句”欲速则不达“。

    所以,良性的双向交流里,需要我们能耐下性子”有效倾听“对方:

    • 不要 ”过早质疑“,话没听完就打断并仓促下结论;这样会盲目自信,觉得对方论证不堪一击,让自己不由自主进入排斥状态(主观意识会影响判断),所以就算听者有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 适时”回顾“并”预期“谈话内容,有助于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把握要点,批判性思考对方的论点;

    • 鼓励对方更好的”倾诉“,促进彼此更有效的双向交流。

    而作为诉说者,得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即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取《论语》中一言: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5. 放慢生活节奏,从容前行

    最后,想告诉急性子的自己:

    要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敢于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凡是值得看的书,都值得慢慢看,多看几遍;
    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细细做,坚持到底;
    凡是值得爱的人,都值得好好爱,细水长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从容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k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