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8 中文阅读阅益书社
枢纽-D04-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枢纽-D04-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作者: f5cbc22a4a57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5:07 被阅读59次

    2018.01.15: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里的 “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感慨于这漫长而又纷争不断的一个时期:西汉、王莽的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孙吴)、司马氏的西晋与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感觉脑袋着实不够用了。

    只好继续安慰自己,慢慢来,不要着急,继续跟着本书作者先了解整个中国发展史的大概况吧。不过其中还是有很多小收获,比如对儒道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再比如诸葛亮《出师表》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可以如此结合西汉与东汉的政治格局来理解(见下文摘抄笔记),原来皇帝重用外戚内宦也有其不得已之处呢;还有安史之乱原来竟有这么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关于这点之后要找具体的唐代史来深入阅读。

    果然,很多事件总归要结合时局,才能看的明白,分析的透彻。一如看人,透过其待人处事之道,方能真正看懂其品行(小有感触)。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P142-205)

    1、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轴心思想大爆发时代,各国争相变法,在国内废井田开阡陌,废封建改郡县。追求事功的法家大行其道,迂阔的儒家与恬退的道家则为人所讥。秦变法虽最晚,却后发先至,一出函谷,六国均衡遂破,天下定于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项羽、刘邦皆为楚人。

    西汉帝国最终整合了秦制、楚武、齐文而得享祚长久。

    汉朝继承了始皇帝之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政策,也继承了秦朝留下的通晓法律之文吏当国的治理方案。继承了三个法统:

    • 先依张楚法统:将自己由芒砀山群盗转变为体制内的沛县政权;
    • 再依楚怀王法统:据怀王之约,“先入定关中者为王”,而成为汉王
    • 又依秦的法统:完成从独立王国的政权组织转化为,支配多个独立国家的帝国政权组织的转变。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如果说秦始皇的皇权乃是在消灭王国废止分封之上建立的,刘邦的皇权则是在复活分封保证各国王权之上建立的。

    汉唐首都不出长安与洛阳,这就形成了空间上的东西关系,是以豪族社会为基础之统一帝国的基本空间结构。

    白马之盟、文景削藩、董仲舒 “天人三策”、东汉《白虎通》

    法家、道家、儒家三种思想体系:

    • 法家:精于治理,利于君王之统御;但欠缺超越性关怀,难以凝聚人心;
    • 道家:有超越性关怀;却无外化为制度的方案,也无师承传统,难以做体系性延续;
    • 儒家:在周代先为巫史存在,关注天意人心,可作为普遍性认同的基础(巫史主导并记录表达天地秩序的礼仪),儒生成为天意的解读者,对君主的肆意形成外在约束;
      •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汉儒接续的事荀子一脉,熟悉典章制度,以君子为枢纽来兼综礼法;
      • 荀子所构想的君子与文吏之分,在察举制(清议)中逐渐成为现实;
      • 汉代儒学的地位是士族与皇帝之间的一种妥协关系
      • 宋儒推崇注重心性的孟子
    • 儒家尚德性,凝聚着理想;法家赏功能,规训着欲望,儒法二途通过士大夫政治而融合起来。

    秦二世元年,冒顿单于弑父自立,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东亚大陆上农耕帝国与草原帝国的对抗史就此拉开序幕,其中贯穿的历史逻辑,规定了此后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

    汉高祖 “白登之围”,此后数代,汉帝皆以和亲之策获得与匈奴的和平。

    从两汉,及后世隋唐帝都变化,可得出:豪族社会下,帝国的政治地理空间结构呈现为:东西关系,两个焦点是长安与洛阳,会有主副两条线索的呈现:

    • 主线:君主欲抗衡对自己有威胁的豪族,则与其分处函谷关两边,西汉 — 据关中以制关东,隋炀、武周 — 处关东以远关中;
    • 副线:君主与豪族合作,则与其合流同守一处,东汉 — 守关东,隋唐 — 守关中(同时制衡关东贵族);

    西汉 Vs. 东汉:

    • 西汉:据关中以制关东
      • 政治军事重心在关中,经济重心在关东,二者不重合,帝国内部存在张力,使其有较强的外向性格;
      • 对于西域的经营,是国家行为;
      • 北伐匈奴,是靠中原自己训练出来的骑兵,奔突于大漠;
    • 东汉:守关东
      • 政治军事与经济重心大致重合,帝国性格较内向(豪族强盛),无扩张冲动;
      • 对于西域的经营,更像是班超的个人行为;
      • 北伐匈奴,所用军队,以投奔汉朝而来的西匈奴为主;

    诸葛亮《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西汉皇帝亲贤臣,因当时豪族未成势力,汉武帝可从民间选拔异士茂才(无社会根基豪强背景,不会对皇帝造成太强制约);
    • 东汉:士族逐渐掌握了官僚体系,皇帝只能扶植内臣或家臣(外戚和宦官);东汉的 “党锢之祸” 中实际相对抗的并不是宦官与士族,而是皇帝与士族,宦官只不过是皇帝私人权利的某种延伸而已;

    东汉末年:小冰期;唐朝:小暖期

    2、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西汉后期,匈奴因周期性的继承危机,分裂为南北二部。

    司马氏的晋代,中原变成典型的 “内敛帝国”,高度依赖皇权与豪族间的合作,无人有兴趣外向处理边疆问题,将其完全交付内附的胡族来应对。

    五胡十六国、八王之乱

    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帝国混一胡汉,打造以中原御草原、复以草原御中原的二元治理架构,皇帝居于各方之上作为均衡力量。

    雪域高原:吐蕃的兴衰,亡于内乱(P195-198)

    3、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从文化形态考察,东亚文化圈完成于唐代。

    从太宗时期开始,大唐就重用番将:

    • 唐太宗,所用番将皆是部落酋长,番将统领的事其本部落;
    • 唐玄宗,所用番将则是寒族胡人,番将统领的事诸不同部落。

    安史之乱的后果与重大影响:(部分)

    • 天下藩镇割据,帝国已近名存实亡
    • 均田制难持续,土地转为私有制,可自由买卖
    • 府兵制的基础被侵蚀
    • 意外地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帝国在此获得新的财政基础,进而促成了中原的社会结构从豪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过渡
      • 从上古以来,直到安史之乱,除极个别时期,中国的人口中心一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人口始终少于以北人口;
      • 安史之乱,改变了淮南、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从而改变了相应区域的生产要素价格;

    780年,杨炎,两税法:

    • 帝国财政自东汉末年以来,历经数百年,又从实物财政转成了货币财政。
    • 两税法构成了此后中国历代税赋制度的主要基础。
    • 开启了 “唐宋变革” 的大门。

    关中本位:北周、大隋、大唐得以一统天下的基础。

    唐朝崩溃之后,五代与大宋都定都河南,这是民间力量崛起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关中本位已不再需要,此后的帝国首都永久性地定在关东了。

    此后,帝国的政治空间结构便从东西关系,转为南北关系,南方的经济-财政重心与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之间的关系。从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便是这样转换的关键阶段。

    印刷术的发展与应用,宋代科举 ==》平民社会的官僚体系,终可从平民当中拔擢人才来充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枢纽-D04-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fd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