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北京折叠》

读《北京折叠》

作者: 笔端v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01:34 被阅读34次

睡不了也睡不着,再看了一边《北京折叠》。

想起第一次看多数是因为文章的名气,雨果奖嘛,一直自诩爱科幻的我怎能不拿来读读呢。借的同学的郝景芳文集。先看了《北京折叠》,那时候高三,又是午休,时间挺紧迫的,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一直和同桌比读小说的速度,那时候一个上午就可以读完一整本小说。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当时故意读的很快,也就二十分钟吧,就读完了。读完后感觉和其他科幻小说不太一样。没有恢弘的场面,唯一的北京城市折叠场面也读的不是明白。但之前看过书评 ,说科幻小说会反映现实的一些东西,也就在读完之后有了谈资,跟自己说这篇文章揭示了,讽刺了现在的贫富差距等什么的问题。其实这篇文章写得也很明白了,三个空间对比,怎么着也能看出来点什么的。

然后就是今夜了,从床上爬下来,找到北京折叠读了起来。讲真的,有原因的。室友们都基本有自己的爱好吧,鞋子,游戏······想了想如果自己真的有什么兴趣可以拿出来讲的也就科幻小说了。读读科幻也算培养自己的兴趣了。中学时期也真的看了不少,学校附近有个大叔倒腾过期杂志,会溜到学校里来,那时候,买书看算是唯一一个比较正当的消遣方式了。买来大家传着看,书少人多,撕开分着看,上课放书架后边看,自习课看,在宿舍趴床上借台灯看。假期在家宅着,爸妈唠叨,主要是自己不想承认自己假期毫无意义。所以呢,去新华书店,不买书,只看。看啥呢,科幻,这样别人看到或问道时也显得有点个性了。早上去,中午挑个胡同吃碗面七八块,爸妈工作忙,中午也不在家,也不回去了,吃碗面回去接着看。那时候的阅读也是有水分的,认为自己读书有种爱知识的优越感,所以刚开始读书都是装的,连读书姿势也是在心里考量过的。但装来装去,也真的读了不少,直到有一天发现书架上的科幻小说基本上都读过了。还有其他原因,自己也分析不透彻,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跑题了,所以也就不将那么多了。

咱们言归正传,回到《北京折叠》。挺晚了,就直接说自己最想说的某一点了。文章里老葛说自己从最底层的第三空间,来到第二空间,看到了一些现实的事儿。而这些又无法改变,于是苦笑自己说这些干嘛。挺能理解老葛的。因为熟悉这个心情,有时候在自己面临一些自己真的解决不了或是也不知道要不要去干涉的事时,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对于一些事,总有一些想法:无奈,也不是,或许许多事物本该那样。干涉,至少现在办不到,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只能握拳砟墙励志了。

可能吧,湖里总有一些冰并不全是湖水凝结的,那这冰结实吗?让我走在前面吧,怎么舍得你来直面这暖冬的寒。

相关文章

  • 读《北京折叠》

    睡不了也睡不着,再看了一边《北京折叠》。 想起第一次看多数是因为文章的名气,雨果奖嘛,一直自诩爱科幻的我怎能不拿来...

  • 读北京折叠

    看完这本书,觉得北京,不只是北京,其实是目前现实社会的反映,老刀,一个为了生活勤勤恳恳,老实,一辈子都在为生活打拼...

  • 读《北京折叠》

    郝景芳结合了多年北京生活的经验,描述了科幻类的分为三层空间的北京,“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

  • 读《北京折叠》

    机器人横行的年代,如果底层人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靠着就实际意义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来保全自己也保全社会的稳定,...

  • 读《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用科幻的形式讲了北京社会的三个阶层。 老刀所处的底层,秦天所处的中产阶层,依言所处的富人阶层。 这就是...

  • 读《北京折叠》

    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人,一旦热起来的书,都会放凉一段时间之后,想看才去看。这次貌似有点不同,雨果奖获奖作品,知乎上不小...

  • 读《北京折叠》

    读《北京折叠》这一小说的原因不是该篇小说于2016年问鼎第七十四届雨果奖,也不是它继《三体》后,中国作家第二次...

  • 读《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今年的雨果奖,该奖分量之重,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之后,又一位中国科...

  • 读过 | 孤独深处

    因为获奖作品《北京折叠》,关注了郝景芳的作品。包括另外两本还没读的《在远方》和《流浪苍穹》。 先说《北京折叠》,读...

  • 我读《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一部极其写实的科幻作品。除了折叠与时间分配外,文中并没有什么幻想的内容,而是放大的赤裸裸的吃人的社会。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北京折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o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