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穿插着看了《韩非子》和《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两本书。看《韩非子》时,有点重塑三观的感觉。其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韩非子真的是讨厌郑国呀!但里面也有很多毁三观的故事,诸如徐偃王因仁义被灭,齐景公因关注民生而被田成氏取而代之。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提“儒家”,但是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已经镌刻在我们的血脉中。我们从小就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治国”“以德服人”。所以乍看《韩非子》,就好像一本“反书”呀。“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仁义”“民固骄于爱,听于危亦”“民之故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这完全跟我们常说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大相径庭。但是人民的信仰是什么?难道不就是“老婆孩子热坑头”“好好活着”吗?为什么在苏联时代,俄罗斯公投,乌克兰公投,人民会抛弃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呢?就是已经不能“好好活着”了。苏联的解体,肯定是多方面的,民族之间本身的矛盾,西方经济的制裁,政府内部的腐败,国有资本的亏损等等,但是这一切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民的贫穷。实际上“国富民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国家状态。“百姓饿而奸吏富也。”一日,齐桓公去微服私访,看到一个老头没有娶老婆,回来问管仲。管仲就说“蓄积有腐弃之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
为什么最近《我不是药神》和“长生疫苗”很火了?因为这完全触碰到了人民的底线。从“好好活着”到“活着”再到“我想活着”!让很多人都很难接受当时的现实,我想很多人心中都在嘀咕“中国强大了,但我的生活过得好了吗?”股市上彻底宣泄了人民的情绪,很多家医药公司跟这件事情没关系,甚至不生产疫苗,都是一路狂跌。有人觉得《我不是药神》电影的名字不合理,这里面哪有“神”呀?实际上,我觉得最为美妙的就是这个名字。“我想活着,这有错吗?”当现实没法满足人民最基本的人生愿望,人民希望有神迹,但“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题目把电影中不能说的都说了。其实,这次“疫苗”问题,最倒霉的就是山东的小孩了。据说20多万支 “问题疫苗” 都流向山东,要重新打疫苗,结果生产疫苗的另外一家企业武汉生物,也涉嫌造假。山东人估计一肚子MMP,“咋着,嫌弃俺们山东人多,影响人均GDP了呀?”
《韩非子》是法家经典。其中的核心便是“法”。但还有另外两个关键字“利”“势”,韩非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利”,“攘攘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人的行为是“趋利”的;“势”,人的行为是“畏势”(害怕强权)的,所以君主制定“法”,应该围绕着这两点。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学说迸发,互相批驳。例如文章批驳儒家,说“你孔子是仁义上的圣人呀!为什么要向鲁哀公称臣呢?还不是因为“势”。”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秦国之所以强盛,最后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的确确得益于“法”家思想。而历史上很多朝代,强盛于“法”,衰落于“儒”。“法”是一种尺子,长短几何,一见便知;“仁义”却是一张空头支票,你可以取一千,可以取一万,但实际上一分都没有。“理是常理,情无长情”。自古以来,空谈“仁义道德”,都是些腐儒,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我在此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抛弃“礼义廉耻”,例如待人谦和,尊老敬幼,这些都是一种隐形的“法”。举个例子,公司有一个升职的机会,我和老马竞争。按照“仁义道德”的标准,如果老马年龄比我大,就应该是,你看老马为了咱们公司奋斗了这么多年,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这次这个机会就给他吧;如果老马比我小,就变成,你看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图什么呀!机会还是让给年轻人吧!所谓“情无长情”。
《韩非子》中的很多观点,诸如如何分权,如何管理放到现在的企业管理中也是可以的 。当然如果朋友们遇到我上面所说的那种公司,你可以辞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