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种昆虫叫蜉蝣,它只能活一天,它和小蚂蚱交了朋友。晚上小蚂蚱对蜉蝣说咱们明天见,小蜉蝣惊叹道:还有明天?小蜉蝣死了以后,小蚂蚱又和小蛤蟆成了好朋友,到了冬天,小蛤蟆说:我要冬眠了,咱们明年见。这时小蚂蚱就纳闷了,难道还有明年?当然,我们知道不仅有明年,还有后年……。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拘泥于各种繁杂的事情,最后渐渐地抱怨起来,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就如和尚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慢慢地产生职业倦怠。这几天和大师们一起听课评课共读,面对面交流,真的感觉到,不是问题太难,而是自己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醍醐灌顶培训期间,常有老师去询问干老师一些教育难题,这些问题困惑自己很久,很迷茫,我们试着去解决很多次,可能刚开始还有点效果,但是过不了几天,又是如此,甚至比以前更糟糕。这时干老师总是提醒老师们,我们要透过这种现象,去寻找本质,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去寻求方法,这样就不难解决了。比如有的老师问到:感觉很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远了太冷,近了太腻。干老师说:我和马老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有所不同,马老师总是令行禁止,给学生立规矩,而我进班后总喜欢摸摸孩子们的脑袋,对孩子回答的问题喜欢说不错不错,很有想法,赞不绝口。这看似一严一松,但是师生关系都很不错,因为这是建立在对孩子们真心实意的爱基础上的,不是装出来的。大家想想自己平时对待一些调皮学生是不是心里讨厌,嘴上还说着夸他的话,那种强颜欢笑会让学生们喜欢吗?
我是数学老师,每次培训时也都喜欢和干老师一起去听数学课,老教师上课掌控课堂能力很强,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新老师这一个多月进步迅速,教态自然,语言简练,私底下定是下了许多功夫。干老师这次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评课中的几点要求也是我应该去学习和思考的。干老师说这几节课设计的数学活动与游戏,看似热闹效果一般,要注意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透过游戏去揭露数学的本质,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是有必然性的,我们要知道这节课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只有了解了这些,再去设计这节课,那么你选的素材,做的游戏必然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就更易掌握。另外数学味要浓,要注重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培养。还推荐数学思维、数学符号发展史两本书让我们阅读。
醉心教育时常想想,为什么很多教育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时间久了就认为那是无法解开的结,或归咎于制度的问题。但在干老师这些大家面前,也许就不是个问题,是应该被理解认可的东西呢。正如杨绛先生说的那样:我们一切的烦恼都是想的太多,书读的太少。我想我们青年教师应多积累,多思考,多阅读,不断寻找这教育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