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爱她,我可以为她死,可以为她不要名利,可以断送一切前程。”
自从邂逅利智后,李连杰决定将明艳动人的女神迎娶回家,他还曾立下上面这句豪言壮志。
对此,媒体更是用简短的十个字嘲讽道:“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
1991年,李连杰和黄秋燕离婚。
当时的黄秋燕,刚刚生下小女儿李苔蜜。
当初和李连杰结婚时,为了照顾家庭,黄秋燕不再拍戏。
突然的离婚,让黄秋燕陷入了经济困境。
作为昔日武打明星的她,不得不去餐馆打工。
为了两个女儿的未来,黄秋燕把大女儿李思和小女儿李苔蜜的抚养权,全部交给了前夫。
彼时的李连杰,早已为了利智魔怔了。
加上拍戏繁忙,他就把李思和李苔蜜,送去了在北京老家的奶奶照顾。
每一个孩子的现在,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
就这样,李思和李苔蜜在无父无母的环境里长大了。
小的时候,李思还会经常问奶奶,爸爸去哪里了?
后来,渐渐长大后,她才知道,原来爸爸和妈妈在她2岁多的时候就离婚了。
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李思对离婚这两个字,还不太理解。
直到,同学们认出了她是李连杰前妻的女儿时,李思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学们一见到她,就嘲笑她是没有人要的孩子。
久而久之,李思开始对父亲李连杰产生了怨恨。
1999年,久违露面的李连杰,突然回到北京看望李思姐妹。
李思非常高兴。
可是,父女俩话都没有说上两句,父亲就提出要带李思和妹妹去参加自己和利智的婚礼。
李思一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她甚至拉着妹妹进到了房间里,反锁了门,不让父亲进来。
那一刻,李连杰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女儿李思之间,已经有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李连杰的再婚,让李思认定了他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人。
02
从那以后,李连杰每次回来看望两姐妹时,总会给他甩脸色。
但真正让李思彻底恨上李连杰的,是奶奶的去世。
2000年,李连杰的母亲,也就是李思的奶奶病逝。
李思非常难过。
从她记事起,她和妹妹李苔蜜,几乎是被奶奶一手带大的。
李思对奶奶的感情,比李连杰和黄秋燕还亲、还深厚。
奶奶的去世,让李思非常崩溃,她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母亲黄秋燕;
希望母亲能够把自己和妹妹接过去。
但黄秋燕忍痛拒绝了。
那时候的她,因为还不起在美国房子的贷款,房子被银行收回去了。
她只好寄宿在一个好心人提供的地下室里。
这样差的生活条件,黄秋燕不想让女儿们过来跟着自己受苦。
这个时候,李连杰提出了将李思姐妹,接到香港的想法。
可遭到了李思的强烈反对:“我和妹妹,拒绝和你一起生活!”
无奈之下,李连杰只能将李思姐妹俩,寄养在亲戚家。
小小的年纪,李思就受尽了别人的白眼,也学会了看别人的脸色。
比起李思和妹妹过的颠沛日子,李连杰和利智的两个女儿过的,简直是天堂。
爱屋及乌,李连杰深爱利智,自然也非常疼爱利智生的一对女儿。
他不仅给予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而且也经常抽出时间陪伴她们;
甚至携带她们,见识娱乐圈的各大人物。
而李思这边,除了偶尔给钱,父亲基本上很少回来。
对父亲失望透顶后,每次李连杰回来总是不搭理他,甚至也不愿意和他讲话。
黄秋燕知道这个情况后,经常打电话安慰李思。
妈妈劝慰女儿,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走到最后,而且父亲也是关心她的。
支持她上每年十几万学费的国际学校,让她不要怨恨自己的父亲。
在母亲的开导下,李思慢慢地放下了对李连杰的成见,但是依然难以和他亲近。
直到8岁时,李思破例地向李连杰寻求了帮助。
03
原来,黄秋燕在美国再婚了,对方是一个华裔商人,对她很好。
婚后,黄秋燕和新婚丈夫决定,把李思姐妹接过来一起生活。
但是,李思她们毕竟年纪还小,许多手续还是需要大人帮忙协助。
李连杰知道后,亲力亲为地帮李思和李苔蜜,办好了去美国的手续。
甚至为此,李连杰还托人联系好了美国的学校,给李思姐妹提供帮助。
深知自己愧对前妻黄秋燕,李连杰还以李思姐妹的名义,送上了五万美元红包、一辆汽车。
到了美国后,上了大学的李思,每到周末都会回到母亲家,享受那久违的母爱。
而李思的继父,对她们姐妹两也是非常疼爱。
2010年,大学毕业的李思选择留在了美国,并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
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能够自给自足,她也非常开心。
近些年,李思又开始踢起了足球。
从黄秋燕晒出的照片看,李思身材修长,肌肉紧致,正在操场上挥汗如雨。
值得一提的是,她参加的球队,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世界足球冠军。
为此,黄秋燕还激动地发了社交动态。
如今,1988年出生的李思,已经34岁了,但是依然没有结婚。
每次黄秋燕要给李思相亲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掉了。
被母亲逼婚逼得急了,她甚至明确表示:“我不想谈恋爱,也不相信爱情”。
看到女儿如此排斥爱情和婚姻,黄秋燕和李连杰,感到既愧疚又苦恼。
正是他们那段失败的婚姻,给了女儿这样大的心理阴影。
近些年,李连杰也在尽自己的努力,补偿以前的罪过,但是已经无济于事。
对于已经成人的李思来说,父亲背叛母亲,给妈妈和自己带来的伤害,会跟随一辈子。
无论做什么补偿,伤害已经刻在了骨子里,难以消除。
作者:墨墨 编辑: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