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彦(Yoshiki Lai)先生是台湾知名的动态图像设计师(motion designer),参与制作许多国际厂牌动态包装设计,例如华硕,百事可乐,BenQ…等。赖志彦也是台湾少数兼具渲染技术力与美感表现的专家。本访谈我们来探究赖先生如何进入这行业。除了V-Ray渲染以外,也介绍Phoenix FD流体应用在实际案子里的优势。
作品集链接:https://vimeo.com/221165917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304bbfc0d833aa36.jpg)
谈谈你自己。有什么事件对你人生有重要影响?
我开始真正接受艺术相关知识及技能是在高中时期,那时是就读比较乡下的职业学校的美术工艺科,当时在设计艺术领域里我的学校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不算普及,我主要涉略的领域便多以中西绘画、书法、雕塑等纯艺术为主,直到高中三年级学校聘请了一位平面设计领域的老师,便影响了我从纯艺术到商业设计的转变。
大学时期就读的是商业设计系,除了学校学习的设计相关知识外,自己也从网络上或书籍上开始自学网页设计(Flash)与动态影像设计,大学毕业后由于项目需要以及个人的兴趣变开始自学 3D 艺术至今。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2d4d3094ad7bc629.jpg)
你什么时候开始对3D艺术感兴趣? 这是从绘画还是其他兴趣演变而来?
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年我才真正开始学习 3D 艺术,主要引发我学习的动机是当时动态影像及数字艺术流行一种抽象且前卫的 3D 视觉风格。而大约 2005 年起,当时的网页设计流行在 Flash 里嵌入视频或动画,而有不少设计师也将 3D 结合了 Flash 进而达到更丰富的网页互动效果,在这样的契机下我开始利用下班甚至是假日的时间专注于 3D 软件的学习。
您什么时候决定踏入3DCG产业?
事实上我是以渐进的方式进入 3DCG 产业,早期的我是一位全职的网页设计师,由于网页内容的需要而进一步学习 3DCG 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大约2009 年左右,我在当时任职的公司独立完成了一支全 CG 的产品介绍动画,2010 年离开该公司后便独立接到了 一支全 CG 动画的案子,此后便完全踏入了 3DCG 领域。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411c2f0b7ce94e74.jpg)
你是如何学习3D的?有去上特殊课程吗?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如何帮助你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大学时期曾经有一学期的 3D 软件课程,尽管学期结束后并没有继续摸索,但对于当时学的 3ds Max 仍旧还记得一些基本的操作。毕业后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以及个人兴趣便又开始自学,自学的方法不外乎购买书籍以及从网络上取得免费的教程,当时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希望我对于 3D 的学习是比较能快速立即应用在项目上的,因此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材质以及打光方面的学习上,而我最一开始接触的渲染引擎其实是 final Render,当时的我一直觉得它相当复杂,加上我能找的到的教程并不多,后来经由朋友的介绍我开始尝试 V-Ray ,幸运的是记得当时网络上有大月五十几段教程视频详细的介绍了 V-Ray 大部分的功能及设定,这使我对于 V-Ray 能够快速并有效的理解以及熟悉,尔后便开始尝试在项目中使用。
大约在2003年起,我开始陆续接到手机的产品网站设计需求,因此我开始从客户那里取得的 3D 模型用 V-Ray 设定材质跟打光后,试着运算出一些产品动画并且嵌入到 Flash 网页中去达到更有趣的视觉互动,这样子的项目大约经历了两年左右。约2007年时,我在一家网页设计公司负责了 Lexus Taiwan 的官方网站,当时便决定利用前几年的 3D 经验将当时该品牌旗下的车款全部用 3D 的方式作为网站里面的部份内容,也因为这样的一些经验,我开始对于产品类型的 3D 应用有更丰富的材质及打光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帮助了我在之后全职进入到 3DCG 产业上有很大的帮助。而由于我一开始便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在材质及打光领域上,这也让我对于建模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当的生疏。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19d9bbc31719a62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055f157ef92d53b4.jpg)
您可以简要描述您的工作流程吗? 你使用什么软件,为什么?
由于目前我执行的项目几乎以全 3DCG 动画为主,流程基本上为Storyboard、Style Frames、Motion Board 再到最后的运算及合成上。这几年比较有所变动的部份是 Style Frames 的精致度,由于在台湾大部分的动画项目时程被缩短是很常见的,因此为了更有效率的让客户看到最接近最后完成的画面,我开始花较多的时间处理 Style Frames,目前我最后完成的动画跟 Style Frames 相较起来其实落差并不会太大,而以往几年前在 Style Frames 阶段我通常只会作到60、70%的精致度。
大部分我所经历过的项目多以产品介绍为主,因此在动画的制作上大多使用 3D Max,材质、打光及渲染的部份则是使用 V-Ray ,上述的两个组合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偶而有流体方面的需求会使用到 Phoenix FD,但这样的需求跟经验相对的少非常多,毕竟 Phoenix FD 是我近两年内才开始接触的外挂。合成的部份则是全部在 After Effects 里面完成,这也是我使用了非常多年且相当熟悉的软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f9f8a6d40cb79aa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10a093088505040e.jpg)
V-Ray / Phoenix FD在您的工作流程中的作用? 你觉得哪些功能最有用?
先谈谈 V-Ray ,V-Ray 占据我的工作流程里很大的一部分,除了近几年有开发越来越方便的内建材质贴图外,V-Ray GPU 对于在材质及打光上的设定比以往方便许多,而由于我执行过不少产品介绍的动画,在项目期间客户更动产品的外观是相当常见的,也因此对于 V-Ray 中的 Render Selection 这个功能我实在是非常喜欢,这个功能的出现让我在置换产品材质或颜色上大大的节省了相当多的时间。
Phoenix FD 对我而言也是一套非常容易上手的插件,由于我的工作大部分不太需要相当复杂的视觉特效,尤其流体方面,但当我需要一些基本甚至是稍复杂的流体效果时,我发现 Phoenix FD 确实可以很快速的达到另我满意的效果及质量,我曾经尝试过Houdini 的 FLIP,但它常常带给我不少挫折,而 Real Flow 尽管相对的好理解,但毕竟制作上需要多一些流程让我觉得在效率上有些折扣,毕竟目前我时常需要的效果不需要太复杂。
可以跟大家分享你的渲染小技巧吗?
事实上我对于渲染上的参数设定并没有着墨太多,大多数很时常用默认值或者是精简的默认进阶选项,对我而言只要在燥点的部份能够有很好的抑制,以及各个材质表现上不要出现太过于明显的错误,基本上我会花较多的时间在后期合成上,当然对于材质的部份,除了反复的观察与练习,我想不出来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7f8501ee56cdb1e1.jpg)
对想要进入CG产业的后辈有什么建议?
试着每天拨出一点时间练习,无论练习的时间或长或短,尽可能不要中断,让操作的技巧达到一种习惯,这样便可以专注在质量以及创意上。时常在工作上给自己新的挑战,因为用已经熟悉的技巧重复的工作会让我们容易失去学习的欲望且对于「卓越」这件事变得麻木,有意识地不断设立新目标并且尝试达成,工作才会变得有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b94ce1cfe8695380.jpg)
可否谈谈ASUS Zenbook 3 Product Video这个专案?灵感来源是什么?
ASUS 的每个产品通常都有一些技术上的创新,也许是规格上的、或者是制程上的,我通常会在听完客户陈述的产品特色后试着去将这些特色转化成一个故事。
Zenbook 3 在制程上有一个较特殊的部份是有关产品某局部在颜色上的处理方法 – 二次阳极处理,我试着在网络上搜寻阳极处理的过程及相关知识,从这些数据中我发现液体这个元素是可以被运用在故事中的,另外加上产品外观上有着金色细边的设计语汇,于是我便将液体与金色的线条去结合并发想出整个视频脚本结构。
这个项目耗费多少时间完成?
从一开始的需求会议到最后的档案交付大概花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这个项目的故事大概是在讲什么?
这支产品视频主要是讲产品外观颜色上的制做程序,只是我利用比较感性的画面去陈述这样的过程。
一开始的水面其实是象征阳极处理中液体元素,而星空的部份则是利用长时间曝光的手法呈现出 ASUS 惯用的设计语汇「同心圆发丝纹」,当产品以螺旋动态的方式(同样呼应螺旋发丝纹)浮出水面时,这部份为第一次的阳极处理,也就是产品主要蓝色的制程。
产品的侧面经由腐蚀剥离再到金色的液体附着在边缘上则是第二次的阳极处理,而第二次的阳极处理出现的金色液体转化的金色细线就成为了接下来贯穿整支视频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演绎产品规格的 info graphics、或者是象征声音的线状分子,最后再到内部个零组件的结构生成,都利用这样的元素去强调产品外观上的最大特色。
您可以简要介绍这个项目的工作流程和面临的挑战吗? V-Ray / Phoenix FD如何帮助您实现你想要的整体外观和感觉?
这个项目对我最大的挑战是液体的部份,我在处理以体的过程中尝试过一些不同的工具如 Realflow 以及 Houdini,上述的这两个工具对于我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或者说流体的制作原本就是我不太熟悉的技能,因此我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这些相关的教程上,但尽管如此最后的成果都让我不是太满意。最后我想到了 Phoenix FD,这个工具对我而言同样是非常陌生的,在之前有跟着网络上的教程仿真过几个效果,但对于里面的参数其实是比较没有头绪的,而当我试着利用它做出我想要的过程中,很幸运的我在「CG Taiwaner」这个网站里找到了相当多且详细的教程及介绍帮助我去了解 Phoenix FD 当中的一些设定以及技巧,让我成功的在最后获得了自己相当满意的结果。
告诉我们您对V-Ray / Phoenix FD的体验。 项目中是如何使用V-Ray / Phoenix FD的? 哪个功能对你最有帮助?
因为这个项目的经验让我对 Phoenix FD 这个工具感到相当的惊讶,对于像我这样的 Freelance 而言,当有需要制作到一些流体效果时,我可以很容易的就上手且获得相当不错的效果,尤其在我后来接触了 3.0 版本后,其中的一些 preset 功能真的对于快速的产出概念设定有相当大的帮助。
而以 Zenbook 3 这个项目而言,能够在同一套 3D 体的环境下产出流体效果且易于操作,并且搭配自家的 V-Ray 做材质及渲染上的设定并执行,确实带给了我在执行上有非常好的体验跟印象。
项目中面临任何技术困难吗? 你是怎么解决的?
项目里面有一个镜头是当初在提案给客户时最后被客户删掉的,而我在后来的导演版中加了回来,内容是金色的液体由下往上流动后附着到机产品的边缘,一开始我的思考比较直接,我不断的尝试一些方法让流体不受引力约束往上流动,并且是一小局部与一小局部各自分开产生细丝的状态,尝试过一些方法甚至是不同软件却都失败后,我使用 Phoenix FD并顺着流体的自然状态让它往下流动,而产生局部往下流动的方式是先用一个方形挡着,而我在方形中间创建了许多的圆孔,这些圆孔会从闭合的状态逐渐打开并且是以不规则顺序及速度去产生动态,最后顺利的达成了我要的效果而我只要将画面在后期的阶段里上下翻转即可。
目前正在进行哪些项目? 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计划想要跟大家分享?
目前正着手进行一个酒类广告平面稿的主要视觉,内容是以全 CG 的方式表现产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139c5ab19756f543.jpg)
以往我在使用 V-Ray 时大多都以 CPU 进行运算,这个案子我会尝试用 V-Ray GPU 来完成它,之前有投入一些时间摸索V-Ray GPU,但却尚未真正应用到项目上,针对平面稿当中对于产品材质以及打光上的更多细节及要求,期待 V-Ray GPU 能够带给我更实时与便利的工作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2757/ed4022386261bc9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