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天天游戏力——被误解的延迟满足
学习心得:
延迟满足来源于著名棉花糖实验。这是一项半个世纪以前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开展的心理学实验,简单来说是组织3岁——5岁的孩子坐在摆放着一个棉花糖的桌子前,并且告诉孩子要让他单独待一会儿(15分钟),如果这期间没有吃眼前的棉花糖 ,等测试者回来时会再奖励孩子一个棉花糖。实验当中,有些孩子忍不住诱惑,一点一点开始吃棉花糖,当然也得不到奖励;另一些孩子,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游戏等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坚持不碰棉花糖,在实验结束时得到了两个棉花糖。这项实验并没有止步于实验室,而是从学习到工作一直追踪这些被测试的孩子,结果显示,在当年实验中没有吃棉花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更优秀,大脑前额叶也更发达,而大脑前额叶是负责掌控自控力。实验者的逻辑是——如果孩子在4岁、5岁时发展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长大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个实验广泛流传,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相关实验视频。很多家长看过实验后认为,如果孩子能做到延迟满足,那么将有利于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取得成功。所以,不少家长就给孩子设定延迟满足的规定,但其实这样做误解了棉花糖实验的结论。实验中是否延迟满足是由孩子自主选择的,而不是外界力量限定的。但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习得延迟满足能力,就由自己设立规则替孩子决定延迟满足,比如规定只有到星期日才可以吃巧克力等。后续实验表明,如果孩子在延迟中有掌控权,则主动延迟的时间会更长,如果是被动的,他的延迟时间会大幅缩短。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4岁以下孩子大多不具备延迟满足能力,5岁以上孩子会有主动延迟满足的表现,8岁—13岁基本都可以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2012年由延迟满足再实验小组发布的报告指出,延迟满足能力和信任感密切相关。所以,延迟满足理论不是让我们刻意训练孩子这项能力。同时,应注意到该实验的发起人在其著作《棉花糖实验》一书中指出:“生活更加愉快的人容易选择延迟满足,那些一直处于压抑和负面情绪中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马上满足,哪怕用眼前微小的奖励给自己些许安慰”。综上,父母应该从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主动权还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等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切勿缘木求鱼。
天天游戏力学习笔记——第53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