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
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五代皇帝姓氏为朱、李、石、刘、郭五姓,而其中李嗣源父子本无姓氏,李从珂本姓王,周世宗郭荣父子本姓柴),共十四君。
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1]十国仅除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
五代与十国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1]。
自唐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之乱结束后,唐朝名义上还存在二十余年。但朝廷威权这时更加衰微,新旧藩镇林立,战争不休,国家分裂的倾向日益明显。
那时,
罗绍威据魏博,
王镕据镇冀,
刘仁恭据卢龙,
诸葛爽据河阳和洛阳,
孟方立据邢、洺,
@李克用据太原、上党,
@朱温据汴、滑,
秦宗权据许、蔡,
时溥据徐、泗,
朱瑄据郓(Yùn)、曹、齐、濮,
王敬武据淄、青,
李茂贞据凤翔,高骈、
杨行密先后据淮南,
秦彦据宣、歙,
刘汉宏、董昌据浙东,
钱鏐据浙西,
王建据两川,
钟传据江西,
王潮、王审知兄弟据福建,
马殷据湖南,
刘隐、刘岩兄弟据岭南,
他们都力图扩大实力。经过多年的相互兼并,逐渐形成了几支较大的势力。
在北方,主要是以汴州为据点的朱温和以太原为中心的李克用。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而称帝,是为后梁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不久弑杀唐哀帝。五代时期自此正式开始。
梁太祖 朱温
朱温本是黄巢之大将。降唐后,受封为宣武节度使,据汴州。此后,他逐渐攻占了蔡、徐、郓、曹、齐、濮等州,扫除了今华北许多割据势力。天复三年(903年),又战败称霸秦陇,挟持唐昭宗的李茂贞,消灭了长期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宦官集团。中唐以来的强藩魏博、成德也因战败归附朱温。后梁建国以后,除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北部外,基本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被次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自立为帝。次年,朱温的第三子朱友贞杀掉兄长朱友珪并平乱后,即帝位,即梁末帝。此后,后梁连年用兵,征敛苛重,国势日衰。
唐中叶后,迁居今山西境内的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参加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他控制了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区,唐昭宗封他为晋王。朱温代唐以后,他以拥护唐朝为名,与后梁交战不休。
唐庄宗 李存勖
李克用病逝后,他的儿子李存勖乘后梁内乱之机攻取河北,累败梁军,彻底消灭了中唐以来长期跋扈的河北三镇。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位,是为唐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他派兵南下,攻占开封,朱友贞自杀,后梁亡。后唐统一了华北地区。不久,后唐迁都洛阳。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又派兵六万攻灭前蜀。
但李存勖宠任伶官、宦官,朝政不修,又任用租庸使孔谦敲剥百姓,统治出现了危机。次年(926年),魏州骄兵发动叛乱,李存勖在一片混乱兵变声中遇弑。
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继位,是为唐明宗。他诛杀孔谦,废除苛敛,均减田税,允许民间自铸农器。李嗣源在位八年,战事稍息,农业生产凋敝的局面有所改观,是五代少有的小康之世。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子李从荣企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未成,却使李嗣源受惊吓而病情加重。李嗣源去世后,子李从厚继位,即唐闵帝。次年,李嗣源养子李从珂起兵,废杀李从厚,夺取了皇位,即唐末帝,国内陷入混乱状态。
晋高祖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乘后唐内乱,于清泰三年(936年)夏向契丹称臣,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以幽蓟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援助。十一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帝于太原,是为后晋高祖,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闰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后唐亡。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州,三年升为东京开封府。[2]
石敬瑭除割地外,还岁贡绢三十万匹和其他玩好珍异之物。七年(942年),石敬瑭去世,侄石重贵继位,史称晋出帝或少帝。他在主战的景延广等人影响下,对契丹颇不恭顺。耶律德光便在降将赵延寿等人协助下,与后晋交战五年。开运三年(946年)十二月,契丹军攻下开封,俘虏石重贵,将其北迁,后晋灭亡。石重贵后于974年死于辽国。
次年,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建国号大辽。耶律德光占领中原以后,不给骑兵粮草,纵使他们四出掠取,称为“打草谷”,中原民众群起反抗。同年,耶律德光被迫引众北还。
汉高祖 刘知远
刘知远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当后晋与契丹交战时,他广募士卒,有步骑五万人,声言防备契丹,但却按兵不动。待耶律德光将石重贵迁往北方后,他于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是为后汉高祖,仍用天福年号。随后,他统兵南下,定都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那时中原因契丹掳掠而残破不堪,公私困竭。刘知远病逝后,护国、永兴、凤翔三节度使连衡抗命。后汉虽出兵讨平,朝廷内部的将相冲突又趋激化。乾祐三年(950年)冬,汉隐帝刘承祐不甘受将相所制,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又派人去谋害邺都留守郭威。
周太祖 郭威
郭威当时出镇邺都,督抚诸将,北御辽国。刘承祐杀他未成,郭威遂引兵南下,攻入开封,刘承祐被乱兵所弑,后汉亡。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仍都开封。
后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始改变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荣出兵击败后蜀,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此后,又亲征南唐,得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年(959年),又收复了辽占领的莫、瀛、易三州。同年,柴荣病死。次年,赵匡胤受周恭帝柴宗训禅让而称帝,建立北宋,即宋太祖[2][3]。
周世宗柴荣
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荣命一些臣僚各撰写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其中王朴的《平边策》提出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建议先取南唐江北诸州,继取江南、巴蜀、岭南,最后才攻取太原。这一建议成为后周和以后北宋统一全国的指导方针。
就在这一年(955年),周世宗柴荣出兵后蜀,收回秦、凤、成、阶四州。次年发兵攻南唐,经过三年苦战,得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从此,加强了对江南的军事优势,充实了国家的人力、财力。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乘辽内部纷争之机,柴荣统率水陆大军北伐,不到两个月便攻取瀛、莫、易三州十七县。五月,正当周军胜利向幽州推进时,柴荣突患重病,被迫回师。
六月柴荣去世,子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统兵出征,在陈桥发动兵变,率军返京,接受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而自立,改国号为宋。
宋建国后,先集中兵力平定反抗力量。随后,采纳赵普建议,先削平南方的荆南、南汉、南唐、吴越等国,统一了南中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出兵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归降。至此,唐末以来近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告结束。
帝王世系
五代帝王
①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朱温、朱全忠) 907-912在位
共3张
五代
庶人,朱友珪 912年在位
末帝,朱友贞913-923在位
②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 923-925在位
明宗,李亶(李嗣源)926-933在位,本无姓氏
闵帝,李从厚934-934在位
末帝,李从珂934-936在位,本姓王
③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 936-941在位
出帝,石重贵 942-947在位
④后汉(947-950)
高祖,刘暠(刘知远) 947-948在位
隐帝,刘承祐 948-950在位
⑤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951-953在位
世宗,柴荣 954-958在位
恭帝,柴宗训959-960在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