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睡觉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都干了些什么?”
就拿今天为例。定的6点的闹铃,硬是拖到了7点半才起床,慢慢悠悠地去吃饭然后上西语课,发现老师上个星期留的读书的任务根本没有完成,甚至于在这个星期内西语课本翻都没有翻开过。上课的时候更是头大,第一节课留下的任务——变位,阴性阳性名词也忘的差不多了,导致今天上课的时候简直就像在听天书。11点下课,吃饭,回到寝室是12点10分,按理说,睡觉睡个20分钟,我就可以在1点之前坐在图书馆里快乐复习学习了。
事实如何呢,我记得12点40定了一个1点的闹铃,1点醒来之后,一直在翻手机,1点半渴了,又跑去商店买了一瓶咖啡,正式开始学习的时间是1点50。
第一科学习的是高数,花了一个多小时吧,准备复习一遍讲过的知识,结果6节就大致翻阅了4节就看不下去了。接下来是复习预习微观,效果不佳,各种就在嘴上遛了一圈,还没进脑子就走了。
看了看时间,哇,我已经学了2个小时呢,于是点开游戏玩了一会儿三国杀,到了4点,开始看 LOL的S赛。
这其中,我又想起今天还没学英语呢,于是在看紧张的比赛的同时拿出了商务英语,开始预习第二单元。一篇篇幅不长的文章硬是让我看了1个小时,查了8个词。时间来到了5点30.
我决定出门跑个步。不行,今天风有点大,刚开始跑的太猛了,岔了气。于是第一圈还没结束就在操场上悠哉地走了起来。吃完饭回去已经是6点40,本来说好的社团活动也没有参加。7点半出门来到图书馆自习写文章。
仔细一想,我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这样——看上去,我的一下午,一晚上都在学习,实际上,你让我讲今天学了些什么,也道不出个所以然。往后预习了嘛?没有。复习总结了嘛?没有。就像有一个黑洞,每天吞噬着我的时间,继而吞噬着我的耐心,信心,到头来,就成为了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假认真。
我曾经查阅过多种提高效率规划时间的方法,买了国誉的时间轴活页纸记录生活,用过便利贴,备忘录,记事本……在高三,我们常戏称,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老师的随口一句话——因为每天早晨洋洋洒洒写下的今天待做的课外作业计划,有时一半都完成不了。让我加班加点吧,我又想,算了,太累了,熬夜明天又困,还是不做了,休息一会儿。于是拿起手机玩到12点多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它睡觉。第二天又是那样的循环——唯一与前一天不同的是,又困了一些。所以我自认为整个高三是十分低效的。
到了大学,我希望通过努力,进行一些改变成为一个更为高效和自律的人。过了2个月,发现并不是这样。原因其实我也一直清楚,一是不自律,二是没有规划,三是因为狠不下心,开始有了惰性。
我们高三曾戏称:手机,百害而无一利。我也经常在考试大幅度退步后痛苦流涕,坚定不移地发誓高三再也不碰手机,最后不免“真香”了。现在,手机成了必备物品——或者称之为物品都不合适,简直成为了身上的一个器官,我更逃脱不了它的控制。更可怕的是,它就是前面所说的黑洞,因为一碰到它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于是,大把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而它对我带来的提升几乎为0。
同时,没有规划。每个时间段做事的任务总是太空泛,而不具体,总是用“学习高数”这样的句子,没有具体到“复习/预习第几章”。这就导致没有明确目标,学习低效。这样的低效率最终就会变成焦虑……
当然,最根本原因就是还没有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总希望以一种非常舒适的节奏生活。结果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却在不知不觉中离理想越来越远。这样的人生,真正的是自己的想要的么?今天睡前,我也该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了。
今天有朋友问我:“我感觉很迷茫,应该怎么办?我总感觉比别人差……”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得到了一些东西的同时就要失去一些东西。不要总跟别人比,而是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就好了。虽然听起来比较空,说起来很简单,但是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改变。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在跟别人比,努力提升自己就好了。也不要胡思乱想, 让自己忙起来就好了。”
回复他之后,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今天是一个转折点,让自己也忙起来。不仅仅是假忙,更是要高质量,有效率,充实的忙而不是水时间。回到那个,满腔热血,一心追梦的自己。加油。
(对不起,中间写的比较乱,室友太吵了,日后再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