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兴国山歌;认识
引言
兴国山歌是江西省的传统音乐,植根于客家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是客家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兴国山歌与民间巫术有很大的关联,音乐与当地独特的文化融汇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在2006年,兴国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1兴国山歌概述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着“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旋律优美,歌词独具特色,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自然流露,代表曲目有《行行都出状元郎》《等着你》《猜花》等。文艺工作者深入兴国各地挖掘、整理、收集了5万余首山歌,精选出1420首编成了《兴国山歌选》和《兴国山歌选续集》出版发行。
1.1起源
据传说,兴国山歌起源于“木客歌”,也称“木客号子”,是伐木工人劳作时所唱的歌曲。据兴国县志记载:“上洛山,有木客。形似人,语亦似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砍杉枋,与人交市,易人刀斧。交关者,置物枋下,却走避之。木客寻来取物,下枋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殡葬。尝有山人行,遇其葬日,出酒食啖人。山有石墨可书。”从文献记载可知先秦时,一些逃避建阿房宫采木劳役的人来到了兴国县境内的上洛山区定居,他们以伐木为生,自称“木客”。 兴国山歌是兴国地区的山野俚曲,当时的劳动人民用歌曲表达情感,其内容有诉说劳作时的艰辛;赞扬劳动人民;为劳动者加油鼓劲;讲述日常生活等。因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自然并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2传承方式
“唱歌从来冇歌本,灵活刁钻考肚才”,兴国山歌是一种语调式歌曲,演唱者以字行腔,基本上都是即兴演唱,又是口口相传没有曲谱,因此很难有固定的曲调,每个人所唱的都有一定的不同。兴国山歌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口相传和师徒传承。人们在劳作时传唱歌曲,组织对歌等休闲方式,并且成立山歌社等民间组织,通过这些方式,人们能够学习传唱山歌,并且由于每个人对山歌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创新山歌的形式和内容。“会唱山歌歌驳歌,不怕朝廷礼节多。罗隐秀才抄歌本,风流才子早登科。” 拜师是一件极为郑重的事情,学生要拜歌者为师,首先要通过考试,考进县里的文化站,相当于是一个最初的门槛,然后才能去老师家行拜师礼。师傅教学生唱歌也是只有曲调并无传谱,学生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曲调。在学习中还要参加山歌赛,山歌赛是兴国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要参加。
2兴国山歌独特的的艺术特点
客家人民无论在劳动或休息时都要唱山歌,以此消除疲劳,表达情绪情感。兴国山歌的形式多样,有散歌、长歌、情歌、叙事歌、民俗歌、杂歌等,最具特色的是起兴词和呼应语“哎呦嘞”“同志哥”。
2.1歌词
兴国山歌(如谱例1)起兴句“哎呦嘞”是山歌的引子,节奏自由,也是源于生活中的感叹语,相当于打个招呼来引起别人注意,“哎呦嘞”几乎成了兴国山歌代名词。结束句“同志哥”亲切淳朴,也表示歌曲的结束。其实就劳动生活而言,哎呀嘞也是伐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伸腰舒气的感叹声,具有旋律感,调高也因内容和场合的不同而有差异。
谱例1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82434/7c4a98cb407e3579.jpg)
2.2表演形式
兴国山歌旋律自然优美,形式多样。即兴演唱是兴国山歌的特点,但是在山歌赛上,歌唱的形式除独唱外还有对唱、“三打铁”、联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和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
3兴国山歌的文化特点
兴国县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的山歌剧团,其创作的大型山歌剧《山歌情》在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一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文华大奖,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8年,兴国山歌《你是捱格哎呀嘞》和兴国提线木偶戏《正德私访》精彩上演,也获得吸引了许多观众。兴国山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江西省灿烂的文化瑰宝。
3.1与宗教仪式的关联
清代古籍《闽山杂志》中,有《木客》条:“闽地山海相衔,中多山魈。其与木客同处者,曰‘七姑子’,宿巨木之巅,能兴休咎,驱魂魄。往来其形如影,其声如风,其疾如电。木客敬祷若神,多立坛祠祀之,号‘七姑祠’。七姑是闽西畲族文化中的祭祀觋婆,随着人口迁移和当时歌者、民间艺人的流动演出,兴国山歌传至临近地区。而“跳觋”是从闽西地区传入兴国的一种祭祀祷告的活动,觋公为吸引当地人民,充分运用兴国山歌的特点,把兴国山歌融入到跳觋活动中,演唱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在后来的发展中,兴国山歌逐渐分为两种,山野田间与日常生活所唱的谣唱体山歌和以“觋公”、“觋婆”为代表的职业歌手演唱的有人物和故事情节并用于祭神的山歌。
3.2与革命战争的关联
江西省是革命老区,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革命时期,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除唱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外,还即兴演唱有关战争和歌唱革命队伍以及宣传革命方针,如《当兵就要当红军》《快快报名当红军》《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等。这些山歌不仅起到唤醒工农群众的作用,还用于动员人民参军抗敌保家卫国,同时还有的山歌表达了红军同志的英勇无畏及军民鱼水情。如兴国县的妇女在送亲人参军上前线时唱“哎呀来!炮火声来战号声,打个山歌你们听,快跟敌人决死战,红军哥!打到抚州南昌城。”热烈奔放的歌声激荡着战士们的心,他们用山歌回答:“哎呀来!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前方战士好兴奋,同志们!更加有劲杀敌人。”
结论
兴国山歌独具魅力,是客家文化不可缺少之一,也是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保护传承兴国山歌是我作为客家儿女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宇扬.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2]王予霞.赣南、闽西客家歌谣的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西社会科学,2002(07).
[3]钟俊昆.客家山歌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王耀华.客家山歌音调考源[J].音乐研究,199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