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也渐渐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因为,自己总会在其中收获满满的惊喜。
这次,我想谈谈惩罚的有效使用。纵观如今的校园,普遍提倡以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为主导。因此,很多老师唯恐伤害学生的自尊,变换着各种方式,一味叫“好”,批评与惩罚越来越让老师们感到“忌口”。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教学中,我们如何把握惩罚的度?如何恰倒好处的运用惩罚呢?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
1.设法创设可以运用负强化而非惩罚的情境。例如:
(1)学生达到一定能力水平时,让学生避开不愉快的情境(如完成额外的练习作业、每周进行数学测验等)
(2)坚决要求行动,而不是口头承诺。不要因为被学生说服,就改变了先前的协议。
2.如果你使用了惩罚,那么要适度、短暂——并且最好与良性的行为进行匹配。例如:
(1)若对小孩隔离,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如果学生一天只能挣5分,那么扣分就不要超过1分。
(2)将短暂、适度的惩罚与学生做了正确事情而受到强化匹配起来。如果学生在洗手间涂鸦,那么短暂的惩罚他,同时让他洗掉涂鸦。
3.使用惩罚要前后一致。例如:
(1)避免不经意地强化你本应该惩罚的行为。私下与学生对质,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公开场所站起来与老师争辩。
(2)让学生预先了解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对低年级学生,需要把主要的班级制度张贴出来;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课程提纲中简要说明班级制度及违反的后果。
(3)告诉学生惩罚之前只有一次警告机会,教师要以平静的方式进行警告,然后坚持到底。
(4)惩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不回避,而且要及时。
(5)当生气时不要进行惩罚,因为你可能太苛刻了,随后还得收回惩罚——显得前后缺乏一致性。
4.关注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个人品质。例如:
(1)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训斥学生。
(2)避免使用恶意或讽刺的语气。否则,当学生模仿你的讽刺时,你会听到自己生气时说的话。
(3)强调制止问题行为的必要性,避免表达出任何你不喜欢该学生的意思。
(4)清楚地知道你自己是否在不公平的惩罚不同类型的学生。留堂或赶出学校——你的做法公平吗?
5.调整对违规的惩罚。例如:
(1)忽略不足以捣乱课堂的小行为,或者可以用不喜欢的眼光制止这些不良行为,或者只是朝那位学生踱过去。
(2)确保惩罚不会比学生犯的错误还恶劣。只要能将惩罚不良行为与做好良好行为而得到的强化匹配起来,惩罚就会越少越有效。
(3)不要用家庭作业来惩罚学生的捣乱行为。
(4)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同伴的接收时,将他和一群朋友分开是有效的,因为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强化情境隔离开。
(5)如果问题行为仍在继续,分析一下情境并尝试新的方法。你的惩罚可能没有被视为惩罚,或者你无意中强化了不良行为。
执教一年级,课堂常规一直都是让我头疼的问题。除了自我丰富课堂,使教学过程有趣,吸引学生外,对经常违规的孩子进行有效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以上的摘录为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惩罚”之窗。让我对如何进行艺术的惩罚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班级常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