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下午,路部长都在看从小青家带回来的那十几页文字。
原以为是小青为采访准备的书面材料,路部长想着先看看她文笔如何,再让小王根据需要提炼提炼材料,写篇人物事迹报道。可拿出来一看,才知道并不是书面材料,而是几篇定稿了的散文,和一部动笔不久的小说。小说的题目是《魔咒》。
散文通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可以看得出作者文字功底很扎实。只是每篇都氤氲着或浓或淡的忧伤。小说虽然没写多少,但几页文字就能看出,作者是个文笔细腻、思路清晰、构思严谨的人。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太过伤感——主人公每次都是在压抑和沉闷的背景下出场的。
路部长旦看这几篇文章就觉得小青是个很不错的写手。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本该阳光开朗热情奔放,字里行间应该散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才对,却为何看到总是些儿抑郁和伤感呢?小青家破旧院子和她残疾的弟弟,不难看出她的家境很不好,可再怎么她自己也还是个老师,何至于因为家境不好就给自己笔下的文字涂上一层或浓或淡的阴郁呢?
路部长一遍遍翻看着这十多页文字,不经意间他在那几篇定稿的散文下面发现了同样的署名——冯青。
难道这些文章不是小青写的,而是那个署名冯青的人写的?可这冯青又是谁呢?路部长恍惚觉得自己好像在哪儿看到过冯青的文章,可在哪儿呢?他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这小青与冯青又是啥关系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小青看呢?
路部长一边看一边疑虑重重地想。夕阳的余晖提醒似的把办公室照了个透亮后,暮色便慢慢涌出来了,写在白纸上的文字像是怕羞,慢慢在黑暗中隐身了。窗外的烟花爆竹声时不时传来,仿佛在提醒路部长:该下班了。
吃完饭后,路部长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不时地念叨:冯青!冯青!收拾碗筷的老伴儿不觉一怔,急急地问:
“冯青咋了?”
“你认识冯青?”
“我哪儿认识她啊!不过是在《晚报》看过她的文章而已。”
“对了,就是《晚报》。”
提起《晚报》,路部长也想起自己曾经在《晚报》上看过她的文章。冯青的文章的确写的不错,无论散文还是诗歌篇篇都是优秀作品。
可冯青把文章留着小青家,是让小青帮着修改?小青的文章会不会更高一筹呢?路部长决定打电话给张校长问问情况。
中午,小青和几个同龄的姐妹从邻村回来,听弟弟说,才想起张校长让她准备接受采访的事儿。心想糟了,这几天心不在焉的,竟把这事儿给忘了。领导们从县城到原固乡,又从原固乡到了自己家里,自己竟然跑到邻村看社花儿了,这要是让张校长知道了,狠狠地批评她不说,上面领导再发威说些狠话,撵了她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儿,小青有些慌恐不安。她本想着下午到学校找张校长问问情况的,可转而又想,张校长现在可能正在气头上呢!自己下午赶去找他岂不是火上浇油?不如过个一天半日,让他消消火儿,自己也想想该怎么跟他解释。
从午饭到晚上,小青一直惴惴不安地想着领导登门采访的事儿,想着自己该怎么跟校长解释,想着领导会怎样处理自己……直到9点,她习惯性翻开英语课本里的小说准备接着写时,才发现自己完稿的几篇散文,和刚动笔的小说不见了。她忙跑过去问一整天都呆在家的弟弟。她弟弟被几个人手忙脚乱的扶起来后,也没看见路部长动她姐姐的东西,只记得张校长说过一句“看看有没有书面材料”。莫不是他们拿走了姐姐的什么材料?
听残疾的弟弟说了当时情况,小青觉得他们一定是把她的文章当做书面材料拿走了。可到底谁拿走了呢?宣传部还是乡文教牛校长?本觉得理亏拖着时间不敢到学校见张校长的小青,这时突然大胆起来,她恨不得马上就见到张校长,马上把自己的文章要回来。
第二天,小青匆匆吃完早饭就骑车往原固乡中学去了。正月十四正是村村办社花儿闹元宵的喜庆日子,学校老师和学生也都放假在家,张校长那儿会那么早就到学校去啊!小青呆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到十点,张校长才到背着手,踱着四方步过来。
看着小青冻得发紫的脸,张校长以为她早早跑过来是要解释昨天的事儿,想着这丫头到底实诚,昨天的事儿指不定她心里多过意不去呢!如果这时候再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她,就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了。再说她现在可是有个有权有势的主儿在撑腰呢!想到这些,张校长反安慰起她来:
“昨天的事儿别太往心里去。路部长人很好,责备的话一句也没说,只说既然你家有事儿,有你写的书面材料也行。”
“可那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书面材料?咋可能,要不是,路部长能不打电话说?”
“呤呤……”他俩正说着话时,电话响了。张校长忙跑过去接起来。
“哦,路部长,哦,哦,冯青?没有没有,我们这儿只有一个冯小青,哦,对,对……”
小青听路部长在电话里打听冯青,就知道自己的文章在路部长那儿,也知道路部长已经看了她的文章。她一心只想着赶紧拿回自己的文章,也不顾忌别人知不知道她的笔名了,忙跑过去从张校长手里夺过电话,跟路部长说起来:
“路部长,我是冯小青,也是您要找的冯青。
听到小青在电话里说自己就是冯青,路部长不觉恍然大悟,想着到底是自己疏忽:冯小青去掉小,不就是冯青吗?
冯青就是冯小青,冯青的文章就是冯小青的文章。遮在路部长眼前的迷雾终于散开了。电话那头的小青说,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教学经验和这几年教学成绩,写成书面材料交过来时,路部长觉得已经没必要了。
他找小青的本意不过是想给宣传部找写材料的。可如果把小青当成教书育人的典范宣传的话,到底还让不让她到宣传部写材料了?既然决意让她到宣传部来写材料,那宣传她的教学事迹还有必要吗?
想到自己的初衷,路部长决定先不对小青的教学成绩写宣传报道。等她来拿文章时,先正面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如果踏实稳重,直接调她到宣传部写材料;如果不行,拿到她的书面材料,再考虑宣传她的教学成绩。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