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音/袁畅奕 文/刘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04360/b29177af04b8e363.jpg)
在《三国》中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像一颗颗明星,长久地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而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名字,却如流火般释放光芒,点亮夜空。这些瞬息即逝的流星,被作者郑重的留下了姓名,皆因他们的风骨和气节,为正义而献身殒命。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所推崇和敬仰的生命,不论古今,不论中外。
董卓废皇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满朝文武无不悲惨戚戚,但无人敢啧一声。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后有人诗叹之曰。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潮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丁管官至尚书。就是皇帝身边负责诏令文书的文人。文人最宝贵的就是气节和骨气。有气节的文人最贵,没骨头的文人最贱。丁管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历史留下了他的名字。
另一个人是一个武将。历史也记住了他的名字。董卓鸩死少帝、何太后,与唐妃。至此无恶不作,奸淫宫女,夜宿龙床,滥杀百姓。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伺机行刺董卓,败。卓问曰:“谁叫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后有人诗赞之曰。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这两个人,一个文臣,一个武将,虽着墨不多,但却留下了千古英明。感动、震撼、激励着读者与后来人。
下半回的内容就是著名的孟德献刀的故事。在这一回的故事中,最能体现出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本色,即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件。
若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曹操一点也不逊色于董卓。这一点从后来曹操欲为父报仇而要血洗徐州一事中可见一斑。董卓也有奸雄之名,但操与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而卓乃一介武夫,欲望膨胀,粗野无状,虽有狼子野心,却胸无大志,腹无良谋。
这一点从陈宫与曹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宫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曹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又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五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由此可见曹操不仅胸怀大志,且是大忠大义之人,只身行刺董卓,又乃大勇也,回乡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乃大谋也。
可惜陈宫,因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而弃操而走。凡干大事者必有非常之举。他若能全面深刻的认识曹操,也不至于最后殒命白门楼。
读之不尽的《三国》,品之不完的《三国》。感谢两位少年的一鼓作气,鞭策着我们一路向前。孩子们逼着我们成长,不敢懈怠前进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