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志
晨读:《资治通鉴》[144]“七国之乱(1)” ——吴楚通谋,七

晨读:《资治通鉴》[144]“七国之乱(1)” ——吴楚通谋,七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08:16 被阅读6次
晨读:《资治通鉴》[144]“七国之乱(1)” ——吴楚通谋,七国叛乱

【原文】(略)

[白话文]

朝廷大臣们正在议论削夺吴王的封地。吴王刘濞恐怕削夺没有止境,就打算举兵叛乱;想到其他诸侯王没有足以共商大事的,听说胶西王刘卬勇武,喜欢兵法,诸侯都畏惧他。

于是,吴王派中大夫应高去亲口游说胶西王,说:“现在,主上重用奸邪之臣,听信谗言恶语,侵夺削弱诸侯国,对诸侯王的惩罚极为严厉,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开头吃糠,后来就会发展到吃米。’吴国和胶西国,都是著名的诸侯王国,一旦被朝廷注意,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吴王身体患有暗疾,已有二十多年不能朝见,时常担心受到朝廷怀疑,无法自己表白,无论怎样谨小慎微,自我约束,都怕得不到朝廷的宽容,我私下听说大王因出卖爵位的过失而受朝廷处置。我所听到的其他诸侯被削夺封地的事情,若按所犯罪名来处理,都不应该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恐怕朝廷的用意,不仅仅是要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吧!”

胶西王刘卬说:“我确实有被削夺的事。你认为该怎么办?”

应高说:“吴王自认为与大王面临着共同的忧患,希望顺应时势,遵循情理,牺牲生命去为天下消除祸患,我想您也同意吧?”

胶西王大吃一惊,说:“我怎么敢做这样的事!天子待诸侯虽然很严苛,我只有一死了事,怎能起意反叛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在天子身边蒙骗蛊惑,侵夺诸侯封地,诸侯王都有背叛之心,从这些来看,形势已发展到极点了。彗星出现,蝗灾发生,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且愁恼困苦的局势,正是圣人挺身而出之时。吴王准备对朝廷提出清除晁错的要求,在战场上则跟随于大王之后,纵横天下,所向无敌,锋芒所指之处,没有人胆敢不服。大王若真能许诺一句话,吴王就率领楚王直捣函谷关,据守荥阳、敖仓的粮库,敌御汉军,整治好驻扎之地,恭候大王到来。有幸得到大王光临,就可以吞并天下,吴王和大王平分江山,不也很好吗!”

胶西王说:“好!”

应高返归吴国,向吴王汇报,吴王还怕胶西王不实行诺言,就亲自前往,到胶西国与刘卬当面约定。

胶西群臣有听说大王谋反的,进谏说:“诸侯的土地,不到汉的十分之二,一旦起兵反叛,让太后忧虑,不是好事!如今事奉一个皇帝,还那么困难!假如起事成功,以后两主纷争,祸患更大!”胶西王不听,于是派出使者,联络齐国、菑川、胶东、济南,全都同意发动。

[点评]
事实上,齐王刘将闾最终没有按照约定参与叛乱,所以被菑川、胶东、济南、胶西等围攻,反倒是没有参与谋划的赵王刘遂勾结匈奴参与了叛乱,所以七国之乱实际参加者: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胶西王刘卬。

当初,楚元王刘交喜爱书籍,和鲁地人申公、穆生、白生都拜浮丘伯为师,学习《诗经》;等到他当了楚王,就任命他们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饮酒时,都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以及孙子刘戊为王时,也总在举行宴会时为穆生特备甜酒,但以后就忘记这样做了。穆生退席而出,说:“应该离去了!不特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怠慢了;再不离去,楚王将会给我戴上刑具在街市上示众。”于是,穆生声称有病,卧床不起。申公、白生极力劝他继续为楚王效力,说:“你就不念先王的恩德吗?现在楚王一时稍有礼貌不周怎么至于这样!”穆生说:”《易经》上说:‘知道契机的神妙吗?契机,是动机的微妙变化,是显示吉凶的先兆。君子看到契机而采取行动,并不整天等待。’先王礼待我们三人的原因,是他心中有道义;现在楚王怠慢我们,是忘记了道义。怎么能和忘记了道义的人长期共处,难道我这样只是因为那区区的礼节吗!”于是,穆公声称有病,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却继续留任楚国。楚王刘戊逐渐荒淫残暴,太傅韦孟做了一首诗,用来进行委婉的批评,楚王不加理睬,韦孟也离开楚国,去邹地居住。刘戊因犯罪被朝廷削夺封地,就与吴王刘濞通谋,准备叛乱。申公、白生去劝谏刘戊,刘戊将他们二人罚为罪徒,用绳索把他们拴着,穿着刑徒的红褐色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刘富派人来劝阻楚王,楚王说:“叔父不与我合作,我一旦起事,就先攻打叔父了!”休侯刘富害怕,就与他的母亲太夫人逃奔长安。

[华杉先生评论]
君子见机而作,见到苗头马上就要行动。申公、白公何尝不知道新王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为什么不能马上走呢?还是贪恋富贵,有侥幸心理。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三只青蛙都知道水温不对,但是穆蛙走了,申蛙、白蛙留下来,就给煮了。
这背后是一个重大的价值观和决策思维,就是——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古今多少败亡,都是一个原因——追求利益最大化!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背后,还有一个幻觉,就是以为什么东西是自己该得的。所以在评论张良少要封赏时我们说,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高估了自己该得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分配的时候,比自己“该拿的”少拿一点。
申公、白公留下来,是认为这富贵是我该得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刘戊跟着刘濞造反,也是认为这富贵是我该得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懂得,没有了的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要接受,要悦纳。
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要追求什么呢?要追求利益最小化。
因为利益最大化就是风险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则所得下不保底。追求利益最小化,则所得上不封顶。
这也是孙子兵法,不追求战胜,追求不败。
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不追求高回报,追求不损失本金。从不损失本金,有时赚的多,有时赚的少,一生下来,就是世界首富了。

等到削去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朝廷诏书抵达,吴王就率先起兵,诛杀汉朝所置官吏二千石以下。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也都反了。

晨读:《资治通鉴》[144]“七国之乱(1)” ——吴楚通谋,七国叛乱

楚国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止楚王刘戊。刘戊杀张尚、赵夷吾。赵国丞相建德、内史王悍谏止赵王。赵王烧杀建德、王悍。齐王后悔,背叛与诸侯的盟约,不参加造反了,拒城固守。济北国城墙损坏,正在修补,还没有完工,郎中令劫持济北王,不许发兵。胶西王、胶东王为大帅,与菑川王、济南王合并一处,攻打齐国,包围临淄。赵王刘遂发兵到赵国西边国境,准备等待吴、楚大军前来会师,再一起进军,同时派使者联络匈奴援助。

吴王动员全国士卒,下令说:“寡人今年六十二岁,亲自做大将。我的小儿子十四岁,也将身先士卒。国内上与寡人同龄,下与我小儿子同岁的,全部征发!”于是得二十余万人。向南派出使臣联络闽、东越。闽、东越也发兵跟从。吴王起兵于广陵,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国合兵一处,发使者向各诸侯国送去文告,陈述晁错罪状,号召合兵诛杀晁错。吴、楚联军攻打梁国,攻破棘壁,杀数万人,乘胜而前,锐不可当。梁孝王派将军迎战,吴、楚联军又打败梁国两路军队。梁王固守睢阳城。

[点评]
鉴于当时的地理位置,七国联盟要想攻下朝廷,摆在面前的梁国是必须拿下的,反正离间计是行不通的,必须得打,为啥?因为梁王是景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由于吴王刘濞筹谋很久,猝然而发,所以,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梁王刘武只得据守睢阳,避其锋芒,将战事拖向持久战。 

当初,文帝临终时告诫太子说:“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周亚夫真可以将兵。”到了六国造反的消息传来,皇上就拜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领,带兵去迎战吴、楚联军,又派曲周侯郦寄迎战赵军,将军栾布迎战齐军。又召回窦婴,拜为大将军,屯兵荥阳,监视齐、赵两国军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144]“七国之乱(1)” ——吴楚通谋,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e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