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是在圆桌派上窦文涛表达的,一个人能不能在他的舒适圈里一直待下去,仔细想想应该是不能,因为舒适圈也是用进废退的,原本做饭是自己的舒适圈,偶尔一次点外卖发现吃着还不错,如果不考虑经济成本那大概率上会不停的点外卖,久而久之,做饭这项技能就会生疏,舒适圈缩小了。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日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毕业就失业,宅在家里看动漫、打游戏,听到过的新闻里,有一个宅男十几年没有出过自己的卧室。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他的舒适圈已经缩小到那个卧室般大小了呢?
他人的例子也许并没有太强的感染力,都说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做一些分享。
我的学生时代一直都没有出过我的城市,大学也仅仅上的大专,从县城去了市里。大学毕业,保定市就是我的舒适区,一想到去哪个陌生的城市心里会有所焦虑,2015年11月我去了北京,用四个月的时间了解了北京的地理分布、著名景点还有京片子味的口音。此时北京已经成为了我的舒适区,游荡在北京的大小街头我不会有陌生感,也不会有发自心底的焦虑。
2019年8月底,我头脑一热去了徐州,小半年的生活,我了解了徐州的口音、把子肉、地锅鸡、云龙湖、云龙山还有曲里拐弯的交通。(河北这边的交通基本都是井字形的横平竖直)我的舒适区进一步扩大,对于没有去过的城市开始有了向往,只要我认识那里的一个人,我就敢背起行囊买张火车票就出发。
三月中旬我回到了老家,原本计划生活成本能更低一些,没成想,这么久了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来钱道,内心深处感觉自己的舒适区变小了。越来越好像是陷入坐吃山空的陷阱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