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心流”?

什么是“心流”?

作者: 雒渭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23:52 被阅读52次

    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在1990年出版了《心流》一书,几十年来,这本书提出的观点走向各个实践领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

    这位经济学家的出生地,曾经属于意大利,后来划归南斯拉夫,今天则在克罗地亚境内。他的父母都是匈牙利人,而他今天是美国学者,但却是南斯拉夫移民——在他22岁的时候,随家迁居美国。齐克森米哈里来到美国后就进入了芝加哥大学学习,1965年博士毕业后,于1970年回到母校,担任心理学系主任,29年后去加州克莱门特大学担任德鲁克管理学院生活质量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学者郑也夫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本“奇书”。那心流到底是什么呢?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最优体验心理学”,书中的“心流”是一种心理现象,它的特征是:当一个人全神贯注、身心两忘地做一件事时,会获得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作者将这种体验称为“Flow”,“心流”是一个非常准确的翻译。

    这本书的三个关键词也基本可以概括出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第一是:幸福;第二是:心流;第三是:精神熵。

    第一:关于幸福。作者认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发达,感知和摄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大,但信息过多也造成人的焦虑;除了焦虑,人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又会感到无聊。解决的方法就是找到一项能够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这样在面对众多信息是就有了轻重之别,甚至可以完全屏蔽无关信息。齐克森米哈里引用《活出生命的意义来》的作者弗兰克的话说:“事实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而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副产品”。米哈里证明了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而幸福的意思就是要同时获得生理满足和意识系统中的秩序。

    第二:精神熵是常态。“熵”在物理学中是表示混乱程度的概念,精神熵代表着信息造成人们内心秩序的失序状态,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在面对信息时保持内心的平静,所以精神熵,也就是内在精神失序的状态是常态。

    那么,精神熵的反面概念,就是“最优体验”,也就是“心流”。米哈里说“最优体验”是一种流动的“心流体验”,也可以说的精神“负熵”。

    然后作者将心流的成因过程和特征概括为:第一是一个人投入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出现“最优体验”;第二是他要有一个目标让他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是要有即时的回馈;第四是因为全神贯注与目标,而忘记、屏蔽掉了日常的烦恼琐事;第五就进入了忘我境界。这中间,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人们通常认为,注意力集中会增加处理信息的负担,消耗大量精气神儿。但对于懂得如何控制意识的人来说,集中注意力反而更轻松,因为他们可以把不想管的信息都抛在一边。

    关于心流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可以造就心流的活动必须有挑战,而且挑战应该是动态的,也就是当挑战与人的技能匹配时,就可能体验到心流现象。而当挑战的目标大大高于技能时,将产生焦虑。反之,当技能高过设定的目标是,人们将产生厌倦。在技能不断提高,相应地目标不断上调的良性循环中,人们感受到了成长的乐趣,这就是幸福的精髓。

    第三:如何寻找一个目标。传统社会,人们的目标是由掌权者为大众提供的,比如宗教、道德、阶级习俗、爱民族等,商人也会提供消费的目标。但一旦信息开放,这些目标就渐渐失效,现代社会要靠个人自己去寻找目标。米哈里说:获得最优体验的手段,不能浓缩成一个秘诀,也不能背诵下来重复使用。每个人必须自行从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学习,然后让自己能够自得其乐。他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自得其乐,就是“拥有自我满足目标的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心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ha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