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千古情,票价不便宜,但是确实值这个价钱,看过之后两三天父母都在谈论。
其中米粉的故事这一段把母亲看哭了,其实我也哭了,但是黑灯瞎火的没让他俩看出来,不太好意思。
附带了解下
桂林米粉的传说:
有关米粉的最早传说,讲的是灵渠修通以后,秦始皇来游灵渠,他有个嗜好,喜欢用鲤鱼的鱼须和鱼肚来送酒,一看灵渠里的鲤鱼多得用手都能抓到,就警餮般大吃鱼须、鱼肚,一餐要吃掉九万九于九百九十九条鲤鱼,这下可急坏了鲤鱼王,赶紧用大米制出代替鱼须,切粉代替鱼肚,于是世上就有了米粉。
桂林米粉的发展经历:
在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207年): 兴安县部分学者经多年研究,认为名满天下的桂林米粉最早是从兴安发源的,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时,在兴安修筑灵渠,北方将士水土不服,粮食从北方转输又困难重重,所以试将大米磨成粉或浆,再经加工就成了后来的米粉。卤水也是在修渠的秦军中最先发明的,以治病为目的出现。
2、魏晋南北朝(220年一589年): 米粉在桂林地域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制作的粉、糕等食品名目繁多,不少食品加工和制作方法还大量输出到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开创了饮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河。
3、宋代(960年一1279年): 米粉在汉代到宋代数百年间,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史记·货殖列传》中记录的“文君当”的故事,说明当时市面上酒馆和粉馆已相当普遍,加工制作米粉等食品的有关米粉作坊、酿酒作坊、油盐作食杂店等样样俱全。
4、明清时期(1368年一1912年): 桂林米粉在整个桂林地域发展得相当普遍,明代《宋氏养生部》中就有专门介绍米粉制作食用方法的章节“粉食制”。卤水的制法直到明代《农书图幕》、《便民图幕》中才记载有四种制作方法。清代大诗人兼学者袁枚到过兴安、溶江等地,在他写的《随园食单》中,介绍了3326种流行食品的制作食用方法,其中自然也提到桂林米粉。
5、现代:在经过了两千多年悠悠岁月长河的洗礼,桂林米粉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工业化进程,机器制作,大街小巷也难见到手工作坊,仅有的那么几家,还在坚守着这一份匠人手艺的传承,用心来守护着古法、地道的桂林米粉制作工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