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不会因为某个人不喜欢一首歌(曲子),而关闭该有的音符,或淡然或漠视(或保持中立),彷佛更适合我。打个通俗点的比方:我个人偏爱美味的海鲜和浓油赤酱本帮口味的红烧排骨,有人爱吃清淡的素食或是半素食,仅此而已。
于音乐而言,我只是一个外行,偶尔邂逅一段音符听到耳朵里,(为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打动,激起了某一刻深藏的记忆。)便也入了心。做菜,除了吃现成的,我更不在行,不怎么懂。
——以上是晨读,浏览一文友对歌曲的某些看法后,在她文下注的评论。作为性情中人,她对流行音乐有其个人的见解。时间充裕,顺便和她聊了点有关音乐和做菜方面的想法,颇有点一手捧着高雅的珠宝、一手捏着油腻的锅铲子,跳脱又接地气的画面即视感。
去年初夏,凌晨五点半,每天准时在某群推送一首流行乐,一首纯音乐的链接。初,仅仅出于对旋律之美的赏欣,自己听后觉得还行,顺手一点,发在熟悉的群里,没太多的想法。一首著名小提琴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节奏动感,层次分明,内涵丰富,蕴含同情与悲悯心的鸣奏曲,引发了群中的前辈江河湖泊老师一番动情地感念。谦逊的江河湖泊老师是一个深沉、内敛、善良、敏感,热爱生活的文人。那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老师,只因听到了一首在意的曲子,便向一个草根致以诚挚地感念和问候,让我大吃一惊!
果然,越是学识渊博的文人,越是坦诚、谦逊。江河湖泊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低调,守信的人,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一点:用一颗温厚的心,待人以诚!从这一方面讲,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段走心的旋律,让彼此陌生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对音符世界制造的美,有了共同的理解和感悟,人生温柔,也便拥有了一致的发现美的心灵!
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了他心细的镜头下,拍到的一副杭州夜景图:油墨重彩的暗色基调,影影绰绰的树影,栉次鳞比小青瓦的房舍,淡青的夜空挂着一盏泛着黄晕的月儿。像极了朋友此刻的心境,温厚、淡然,超脱尘世的浮躁。他喜欢久石让大手笔制作的钢琴曲《雨》,喜欢那一抹清淡如水的乐符,一如那轮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澄明的心底……
写至此处,无妨多啰嗦几句:文首那位,她觉得无法忍受《婚礼进行曲》的沉闷,不喜欢老旧、刻板的曲调。《斯卡布罗集市》浪漫,柔软,温情,却无法取代一双碧人一生一世,携手为盟,执守一世的坚定!
就像月亮的温婉、坚忍,却替代不了阳光的灼热和光明。浪漫情人的《斯卡布罗集市》永远替代不了瓦格纳精心制作的《婚礼进行曲》一样。也有世间无法替代的珍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