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慧能祖师曾说:人人都是佛,人人都可成佛。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觉悟的人。佛是指那些已经开悟、明心见性的人,而人则是尚未开悟的佛。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守仁先生:您如何看待大街上的人们?守仁先生回答说:在我眼中,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是圣人。
有人说,知识越丰富,人的心胸就越宽广;知识越丰富,人就越谦逊;知识越丰富,人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优秀的人总是用宽广的视野去发现世界的美好;优秀的人越是能够轻视他人的缺点,而重视他人的优点。
同时,优秀的人也深知人生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间没有完美的道理。
所以,他们待人处物心平气和,温良和蔼。
相较于普通人,他们更善于发现世界,接纳世界。普通人看物可能只是看到物本身,优秀的人则会看到其物的因果。这种关联性若放在更为复杂的时空环境中,两者之间的差距则会放的更大化。
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形而下的,人是具体的,形式化的,事物也是具体的,形象化的。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只能局限于我们的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的一些具像化的东西。
基于这种反馈,也就构成了个人的认知起点。而基于形象化的一切,构成人事物不同的地方,就是背后人们不能直观感受到的一股神秘力量造成的。
这股神秘力量,可能是事物的“自性”,也可归结于老子说的那个“道”。
回到人身上,每个人背后的那股神秘力量本因是相同的,可为何又会形成不同性格,不同个性,形形色色的人呢?
估摸就是背后大的因果,轮回,以及带来业力的不同而造成的。这个拿上佛教的解释,也可以和情顺理一些。
人为万物之灵,若不是人有“灵”这个特色,可能在人与人眼中,也都是一样。更甚者,人看人
,就像是在看一颗树木或虫蚁一样,是呆板的,机械的,是没有感情表达的。一切都是最本能的生命形式来体现。
越聊越想聊的多,先不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