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自己:是缺点,也是优点
事实上,我们与生俱来的优点,其背后正隐藏着我们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我们与生俱来的缺点背后,也隐藏着我们与生俱来的优点。我们赞美某个人意志坚定,但其实,它也有不好的影响,那就是固执和坏脾气。意志坚定的人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学会克服固执,控制自己的愤怒。
我们赞美某个人抱负远大、很有志向,但其实,它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就是人无法随遇而安,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经历很多痛苦挫折,才能学会并践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道理。
我们赞美某个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但其实,它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就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很高,甚至苛刻,没有达到完美标准时可能会暴跳如雷、焦躁痛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会让自己和他人活得轻松一些。
不论是意志坚定、抱负远大,还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都是一些好的品质,但它们同时也会表现出不好的一面,比如固执、坏脾气、无法随遇而安、不知适可而止,这些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就像创建苹果公司的传奇人物乔布斯,他既有坚定的意志,又有远大的抱负,同时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正因为他所具有的这些特质,他才引领了苹果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时代。但与此同时,他那暴躁、阴晴不定的脾气,还有他那桀骜不驯的个性,都让他的下属、合作者,以及身边的人备受折磨,同时也让他的身体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损害。
每一点与生俱来的优点,同时也是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我们感受到的、看到的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缺点,也都对应着一个优点。因此,我会说,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
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有两个面向,一个面向会带来好处;另一个面向则会带来烦恼和问题。前者被我们称作优点,后者被我们看作缺点,但从本质来说,它们只是同一个“体”的两个“面”而已。
这就像是光与影的关系,没有光,就不会有影;没有影,也自然不会有光。消除了影,就等于消灭了光;想要消除影,就得消灭光。所以,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只保留光,却不要影,只要优点,却不要缺点。二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可是,为什么我们通常都只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却对缺点带来的“好的一面”视而不见呢?
我想,这可能跟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有关。小时候,我们没把事情做好,父母和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指出我们的问题,以及我们身上存在的缺点,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这个缺点你要改掉。”甚至直到现在,我们的父母还是会这样说:“这是你的缺点,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是没有改掉。”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始终把注意力聚焦在自身缺点上的思维模式就会像烙印那样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头脑中,甚至是身体的本能里。这样一来,遇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指向自己的缺点,而头脑中弹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早已被父母重复过很多遍的:“这个缺点你要改掉。”
其实,所谓的缺点,只是我们身上的特点呈现出的“不好的一面”。
那么,到底什么是特点呢?
它说的是我们在面对人和事时,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思维模式、感受和行为方式。有的人,不喜欢看到冲突,更不喜欢经历冲突,在他看来,凡事都能达成共识,何必非要争执冲突。那是因为他有“喜欢和谐和睦”这一特点/天赋,就像莎莎一样。
有的人,做事讲究精益求精,追求结果最大化。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反复修改上百遍,反复打磨到极致。那是因为他有“追求卓越”这一特点/天赋。
有的人,充满内驱力,每天从早到晚地忙碌,每天都要创造有形结果,要把自己的“待做清单”全部打上钩才能睡觉。身边的人可能会用工作狂来描述他。那是因为他有“想要完成”这一特点/天赋。
有的人,充满好奇心,每当看到有趣的事物或知识,都想了解一下,喜欢参加各类课程学习班,完美展示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那是因为他有“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天赋。
有的人,对他人的情绪状态非常敏锐,他的头顶上像是装了一部情绪雷达,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有与生俱来的超强同理心。那是因为他有“同理心”这一特点/天赋。
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自然而然、反复发生的思维模式、感受与行为方式,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但却不一样的特点/天赋。
那么,我们身上的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为优点,在什么情况下又会表现为缺点呢?
对这个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你对某个特点的使用感受,会决定它是优点还是缺点。
每个特点都是一体两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当你感受到这个特点“好的一面”时,你往往会觉得它是优点,当你感受到它“不好的一面”时,又会觉得它是彻头彻尾的缺点。
比如“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它会为你带来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渴望和好奇;也会让你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取得应有的成就。
因为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你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同时,也正是因为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你才很难在一个领域内持续深耕,因为你很快就会被别的领域吸引。你的这些行为和感受都由“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带来。前者是这个特点“好的一面”,后者是这个特点“不好的一面”。
当你感受并认可这个特点带来的“好的一面”时,你会认为它是自己的优点;相反,当你感受到这个特点带来的“不好的一面”时,你可能就会说:“它是我的一个缺点,因为它,我无法专注于某个领域,无法在某件事上取得一定的深度和专业度。”
所以说,你使用某个特点的感受,会决定它在你心里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
第二,你对这个特点的使用场合,也会决定它是优点还是缺点。
第三,你使用这个特点的方式,也会决定它是优点还是缺点。
每个特点都有好的一面,但是如果你把“好的一面”用过头了,它也会成为“缺点”。这就是古人说的“过犹不及”。
我们身上的每个特点,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对“好的一面”,我们要看见、发扬、发展,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我,我有“爱思考”的特点/天赋,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将它发展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始终能够做出深度思考和升维思考。同时,对自己特点中“不好的一面”,我们要看见,管理、调整,让它不再成为我们外在成功的阻碍或内心痛苦的根源。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特点的两个面向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管理和调整它们。这样一来,这些“缺点”就不再是他们外在成功的阻碍及内心痛苦的根源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
所谓缺点与优点,其实是对一个特点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当我们用“二元对立”的心智模式去看它们,看到的是需要被铲除的缺点,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内在冲突和自我否定;而如果我们从“既是缺点,也是优点”的角度去看它们,就会看到自己的独特性,把“好的一面”发挥好,把“不好的一面”管理起来,进而获得外在的成功与内在的自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