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睁开眼,摸到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六点零三。想要接着闭目睡下去,却耿耿于怀尚还鲜活的梦境,怎么也睡不稳。于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向梦干杯、致敬。
左思右想,不知如何起题,细细回想梦中人物,有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于是想把题目归于怀念。俗语说的好:相见不如怀念。真的如此吗?
对于隔了几重山几座岭可以相见之人,对于有些不得不入心之物,对于种种恩怨纠葛,也许相见的确不如怀念。离得远远的,只能够到念想,也就无可挑剔不会太过耿耿于怀。可是,对于那些再也无法面对面交流谈话的人呢?穿越时空,哪怕匆忙一瞥,也抵过无数日思夜想吧!
稍微一想,就觉得把题目定于怀念挺好。可是我到底怀念什么呢?
总是想着回到家乡,种满坡的桃树、养几只鸡几只猪一条狗、过日出日落的闲散生活。吃罢饭,爬到山坡上,割青草塞满篮子,看那些个家禽争斗打闹心满意足地抢食。春来探花、夏来乘凉、秋来采果、冬来赏雪。这些东西都是出于对童年旧事的想象延伸。
想和父亲围绕着升学争吵;想就着是上大学还是去四处寻找流浪探讨;想吃父亲炸的花型果子、芝麻鱼和团蒸蒜炒的红薯面条........再坐一次父亲骑的摩托车,穿行在石头铺道的乡间,随石头颠簸、抓紧父亲的衣角。再推一次塞满西瓜的三轮车,看那车轮在灰尘满满的陡破上逗留、徘徊、挣扎。这些幻想是出于想要不可得的理想再造。
但是,这些想象很难延伸组合,所以也难成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想着想着,那些梦中的情景如同迷雾般一点点散开。穿过树梢和密布的房屋,成群结队的远去。怀念支离破碎,成了添油加醋的塑造,而一切又失去了头目。
脑海里余下的只有空空的人物和幻想。心肌梗塞突然离开的父亲,漂在北京失了联系的哥哥,退休在家的姑父、其儿媳和即将满一岁的小女孩。他们存在在同一个时空内,一起做事闲谈。画面定格,我的所有想法也成了剧情里的一段插曲。
我开始不怀念什么。脑海里各种想法诞生、死去。就如同这篇文章,我写下它,它就存在,但若把心思都归结在如何运用良好的技巧来表达和诉说上,这篇文章是断断开始不了的。
对于没有头的东西,自然怎么探都瞧不到尾,如同整日闭门不出思考人生意义。意义这种抽象的定义本身并没有可以遐想创造的空间,所以与其为其困顿停留,不如出门做一些事见一些人获得一些经验和体会再来谈意义。也如同终日受困于工作目标而赋闲在家。工作目标本身并没有特殊探究的切入点,与其思而不得,不如每日定时起床穿衣吃饭出门工作。
再回到我想写篇文章这件事上。任凭我每日思虑,却不见一字显于纸上,文章便成了一种奢望。那些凌乱错综的思绪汇集交织再自行散开,在构成骨头血肉之前,就擅自死去了。那我还用思考怎么写文章吗?到底要怎样写成一篇文章呢?
这跟活着又有何区别。与其问到底怎么活、怎样才能活好,不如就从呼吸开始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