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1 写作营第三次作业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陪孩子写作业,他的磨蹭和话唠让我几次都想发火了。一会儿问我“珊瑚怎么画?”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吧啦啦“我工作了一天了,谁来给我发点工作费”,一会儿又翻东找西的找水彩笔,一会儿过来嬉皮笑脸的跟我说句话,坐在一旁码字的我时不时被他打断,我的耐心快到极限了。
我觉得我写的标题是个噱头,活人是做不到的,而且把不生气当目标是有点跑偏了的,生气本身并不算一个问题,它只是症状。就像发烧只是某种疾病的症状,而不是病因,如果不追究原因只追求体温降到正常值,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作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有七情六欲才证明我们还活着。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追求“不生气”呢?我认为需要先研究一下生气有哪些不好的地方。生气的表现形式分三种,一种是生闷气,自己憋着不说出来。第二种是表达出来了,但只宣泄了情绪,没有解决问题。第三种做到了有效沟通,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大家都不喜欢的是前两种,根本原因是觉得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让自己不舒服,他人也不舒服,事后想起来“气大伤身”下次却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这种无力感就跟明知抽大麻的结局会怎样,但却看着自己一步步迈向深渊一样。
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做到“不生气”,你劝我别生气,我劝你看开点,结果谁也看不开。生气这俩字用在陌生人身上的机会是不多见的,大多数都用在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正因为这样,生气这件事会不断重复的发生。前面两种方式,对身边的人来说除了伤人伤己,破坏感情外毫无益处。憋着不说不代表包容大度,盲目的发飙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下次再碰到类似的处境,继续憋着或者再次发飙,都会加重伤害,还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我怎么又掉进同一个情绪陷阱里了?我想要到达的彼岸如何才能走过去?怎样做才能不再让这个情况重复发生?生气是不好的,容易得癌症……一想到这里,焦虑也跟着来了。我为什么不能像脾气好的人一样不那么容易生气呢?
也许我们不应该羡慕别人的性格,而应该学习她们面对问题的思想路径。生气只是情绪的一种,和开心高兴一样本没有好坏之分,当我们能透过生气的表象看到背后的问题,就能走出情绪的条件反射。感觉自己要发飙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我生气了,我遇到了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解决,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我想要怎样的结果。我们就可以从情绪内耗中走出来,下一步就是想想该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肺炎引起发烧,就用治疗肺炎的方法来解决;感冒引起的发烧,就用治感冒的方法解决。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针对肺炎、感冒…等情况的解决方案,遇事才能从容面对,不会抓瞎。
但是由于疾病的种类有太多太多,我们哪怕花上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找到所有疾病的治疗方案。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呢?我找到的答案是预防。除了提高免疫力,还有打预防针。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读书、交流,打预防针相当于针对性的学习或培训,比如有效沟通,正面管教,自我认知…
如何做到不生气,相当于在说如何保持不发烧,其实是有点荒谬了,应该把问题纠正为“如何应对发烧”。我想让孩子快点把作业写完,好完成我的“监工”任务,把自己腾出来做自己的事情。但他没有这个紧迫感,也理解不了我着急啥。实际上他也不觉得自己写的慢,所以着急上火是我一个人的事,想要他快点写作业,我需要思考如何能让他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跟他一起做好时间管理,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来强迫他快点写。
渡过这个“劫”,我应该能飞升一级了吧,必须走到开满鲜花的彼岸去,虽然眼下要踩过泥泞穿过荆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