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烂白话每天写500字有意思的文章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分工的庞大体系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分工的庞大体系

作者: 小井井井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23:20 被阅读352次

每天油价起起落落,汇率涨涨跌跌,殚精竭智的人们计算着手头的债券和远期的年金。但想过没有,所有变化的背后,都遵循着怎样的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除了玩弄众生的命运,是否也想让我们得到一点东西。

《国富论》,论富国。


研究经济的发展,就要弄清楚决定一国经济上涨的因素,它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

其中劳动力是千百年来研究的焦点。正如亚当同学在国富论中持有的观点,一国是否优秀,取决于劳动力的熟练度,劳动人口和劳动比例。

而劳动的问题,最基础的就是分工。分工是人类形成特有的现象,它起源于人类交换物质,说到底还是利己心。因为我只会生产糖,而我想要你的一朵花,我就要拿我的一颗糖去换你的一朵花。如果你不想要一朵花而是一只猪,我还要先去找拥有一只猪想要一颗糖的人,这样才能满足自己,当然,以物易物产生了货币,这便是后话了。

因为条件的限制和能力水平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最终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国际之间,一辆汽车轮胎是中国的,发动机是德国的,窗户是日本的,专业化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也让人们能在所专注的东西上创造了更多的发明。国际间的分工催生了国际贸易,尔虞我诈的国家间有合作也有竞争,最终使交换产生了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

这也就说明了,虽然农业为基,但工业却总是区分国家贫富的重要标准。因为农民无法对活动进行分工,一个农民,每天要施肥,灌溉,犁地,基本上重复着各种不同的活动。因为没有专门负责犁地的农民,也没有一心灌溉的农民,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农业的低分工始终不能区分一个国家的贫富。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美国的小麦可能和东北的小麦卖一样的价格,这也使国家之间能抵消一些差距。不过听说现在有人在搞调研,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可以方便的退出和进入。这样一来,一定会改善农业分工和农民的条件,出发点很好。

写到这里似乎第一节的观点就表述完了,但我确实还有一些想说的。

思考得远点,辩证点。经济下行,是因为资产流动性变差,分工带来的以物易物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反而带来了不想要的东西。你看那成千上万的钢铁孤零零地哭泣,千锤万凿也逃不掉被低价销售的命运。

为什么资产的流动性变差了呢,我生产着,你需要着,永远这样下去万世不记竭不好么,这是因为资本的特性,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没多一份成本,边际收益开始逐渐增加,后来就慢慢减少了起来。所以市场经济下要明白为谁生产,为企业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生产,供其所需,这才是根本的硬道理。

生产什么呢?当然是由消费者决定。如何生产?这是由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决定的。这样想下去,就产生了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尔虞我诈的背后,是被边际利润,边际成本支配着的人性。退出还是进入,就看谁高谁低。

扯得有点远,总得来说,分工是研究劳动重要的部分,因为专业,所以优秀。

相关文章

  •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分工的庞大体系

    每天油价起起落落,汇率涨涨跌跌,殚精竭智的人们计算着手头的债券和远期的年金。但想过没有,所有变化的背后,都遵循着怎...

  • 国富论-分工

    《国富论》第一章,分工是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亚当斯密。 斯密在文中开篇探求国民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 勤劳为什么没有致富?

    解读国富论(一) 我读斯密——国富论里的新发现 勤劳为什么没有致富?——分工破解的劳动悖论 劳动创造财富,可是创造...

  • [Engineering] 工程趣闻(八):不要一拥而上

    分工 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

  • 《国富论》不适合入门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劳动分工可...

  • 《国富论》——劳动分工

    如果说生物是人类社会的缔造者,那么经济就是人类社会的推动者。 人产生群体;群体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交易;交易产生经济...

  • 《国富论》论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生产力的增进和劳动的熟练程度(包含技巧和判断力)。 文章以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来解析社会一般业务分工...

  • 分工带来了高效,也毁灭了新世界

    分工理论系统性的提出,最早来自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认为利益决定分工,分工促使了个人增加财富,...

  • 读《企业的本质》前言

    企业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管理支撑的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分工之后的一体化就是组织,管理是企业分工与组织的一...

  • 《柏记·工作就是一场修行》

    《国富论》里告诉了我们劳动分工,流水线,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工匠,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效率。但《国富论》里没有...

网友评论

  • 贝龙:美国的小麦和东北的好像不是一个价钱。⊙▽⊙
    我记得他们在经济峰会上说过这个问题,美国说要一个钱,我们拒绝了⊙▽⊙因为我们的小麦都是农民伯伯一坨一坨地种的,纯手工,天然环保绿色产品,卖你十倍钱都不过分⊙▽⊙
    美国无言以对⊙▽⊙
  • 华安2006:1、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中 :P39 所以在物价高昂的年份,工人的工资往往会下降; 这个怎么理解?2、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P56 即便明知道购买彩票时支付的金额高于中奖机会的实际价值的20%或30%; 这个怎么理解?3、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P59 这就是谷物及牲畜的零售价格在全国各地大不相同,而面包和肉类的零售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般来说都差不多的原因所在; 这个怎么用更简单点的道理理解?4、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节 论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P85 地面上的地产情况就不一样了。土地产物和地租二者的价值,不与地租的相对出产力成比例,而和其绝对产量成比例。5、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产费用的货币 P117 向伦敦银行开出汇票,期满时算入利息和佣金的数额后开出新的汇票,用来兑付前一汇票、除了这种办法能够及时地对枯竭的金柜进行补充外,再没有其他的办法。 第1问 期满后为什么要算入利息;第2问,这句话怎么理解?6、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P149 假如投入到制造业中与投入到农业中的资本相同,那么从其所推动的生产性劳动数量,使社会年产值、国民的真实财富与收入所增加的价值来说,投入到农业的资本要比投入到制造业中的资本大得多。在各种投资方法中,对社会最有利的莫过于农业投资 ;这句活怎么理解?7、 第一张 重商主义的原理 P196 如若这样的假设成立,则提供了一个最有力的证据证明政府储积货币的用心是多么多余。 这句活怎么理解?8、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原理 P199 把金银输入到没有金银矿山同时又需要金银的国家,固然是外对贸的一部分,但相对来说,也是最没有意义的一部分。 这句话怎么理解?9、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P375 第四 ,所有赋税的征收,都应该尽可能地让人民缴纳的等于国家收入 这句话怎么理解???10、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P378 这种对全社会都有害的方法,如果采用对地租进行很高的评价,从而征收比普通货币地租更高的赋税的方法,应该是可以制止的;这个怎么理解?11、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二节 论赋税 P391 他想要通过提供生产物价格的办法,将赋税的最后征收转移给消费者也是行不通的,赋税绝对不能让他提高生产物的价格。 这句话怎么理解?12、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二节 劳动工资税 P398 结果,他只能减少要付给地主的地租。所以,劳动工资的提高额和利润都是由地主承担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13、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 第二节 劳动工资税 P398 对乡村劳动工资征收的赋税,并不会按照这种税的税率而提高土地原生产物的价格,理由和农民利润率不会按照税率提高土地生产物的价格一样;14、第三章 论公债 P422换句话说,终身年金的14%和96年年金的14%之间的差额为63磅,每年出14磅,4年半就可以收回本金。这句话怎么理解?
    小井井井:@华安2006 我是这么想的,因为书中提到过使得劳动工资提高的,不是庞大的现有的国民财富,而是不断增加的国民财富,也就是说尽管处在物价高昂的年代,依然有可能使工资下降。另一方面,就觉得从贫富差距而言,物价高昂,通货膨胀,使得人们每一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因此实际工资应该是降低的。
    才看到第八章,之后的慢慢看到 再讨论啦😁😁😁
  • 爱你么么嘎:等我看完这本书 再来吸收你的观点 哈哈
    小井井井: @爱你么么嘎 好啊好啊,一起来看
  • Jilly: :kissing_heart: 如果我将来年薪上了几十万,我想玩证券,虽然现在还不懂什么是什么。
    小井井井: @Jilly 哇那你自己买就可以了啊!会计很好的专业
    Jilly:@小井井井 :heart_eyes: 好哒,我们现在学会计,那个老师是人大代表,一直在说关于理财观念还有股票,表示被洗脑
    小井井井: @Jilly 😝那……钱给我我帮你买23333
  • 贝龙:你居然真狠得下心T^T
  • e23874e017dd:寻本溯源,是经济的魅力

本文标题:《国富论》读书笔记一——分工的庞大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vg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