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睡得不够安稳,在夜里二点多被上车的徐州旅客吵醒,但也算是睡着了。醒得自然早,刚六点的样子。没有赖床的习惯,跟着起床去洗漱。长途车上,不必说每天洗澡,连胡子也懒得去刮。但不管怎样,还得去洗一洗。
看着旅客们因初次去拉萨的兴奋,聊曾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刻,我都在疑惑,这一次为什么去拉萨?
与其说平静,不如说茫然。似乎只有在他们的脸上,才能感受到一点旅行的快乐。他们的新奇,兴奋,那一种兴高采烈,大概是由心的。可是,有时也不太明白,如果是旅行,游玩,一个个像拖家带口似的,大大的行李箱,好像也是不由己,必得要带上许多的东西,必得走上这一个路途似的。


不难发现,同一趟车的旅客,大多是去西藏(拉萨)游玩的。有跟旅行社的小团体,这样的群体,多半是中年以上的老年人。也不止一次发现,旅行队伍中,中老年人占相当的比例。仿佛在说明一个事实:年轻时要工作挣钱养家,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出来玩,那么现在条件满足了,还不趁腿脚硬朗去各地看看么,不然的话,似乎是白忙,白来尘世一样。再有就是自由行的,多半是年轻人。依我来看,这种选择是自然的。年轻人不受约束,爱探奇,喜自由。而中老年人考虑更为实际,跟团不操心,相对安全。
天南海北的人,男的女的,年长的年轻的,聚到一起,认不认识好像不重要,总能相互聊几句。其实,各自的素养习惯不同,心情有别,所谈咸淡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内容,不过打发时间。如果其中聊一聊,能增添一点趣闻,或结识有缘投机的朋友,便是幸运的事了。听有的人在聊,说去过那里那里,祖国几乎跑遍了。并去了韩国,日本,意大利等等。比起来,是太有限。于他们打飞的,出国,奇景开阔,我不过是望得眼前四角的天空罢了。说这些,我并不以去过多少地方为然,而是在想行走的意义是什么?走马观花打卡式的,以获得在别人面前的谈资,有什么意思?
旅行真的有意义吗?让我感到,旅行就像是促销的赠送品。本来不需要,只是冲着它的便宜。像是一件附属品,并不能构成你生活的决定性的事件。
现在的我,对旅行渐渐的失去了它的冲动的热情。虽然想去的地方仍很多。可生活是现实的。最不喜欢的是,旅行返回时的感受。犹如过客匆匆,那一种生活并不属于自己,不免心生落寞的惆怅。
这次是上铺,空间实在有限,想端坐起来也不能够。只得弓身曲背,躺下来才是正经。让人感到局促。
晚餐去餐车吃的,要了一份宫爆鸡丁,一碗饭,共41元。当然是贵的,但总要吃点饭菜才好。其间,对桌一位阿姨,一个人,说是去拉萨玩的。说不太舒服,特意点了一份西红柿鸡蛋冬瓜汤并一碗饭(31元)。饭菜端过来,容易冷(是不比在家热腾腾的饭菜),大概也是阿姨吃得慢。阿姨抱怨说,汤菜不热,就是想吃点热的,就叫餐员帮再热热。很快吃完回到所在车厢,那个阿姨还在那里喝汤。
夜间九点多,车到西宁,换车后,乘务方面进行了疫情宣传,请戴上口罩,测量体温,并填写了健康表。
除此外,这一天似乎并没有特别想写的。没有新奇,没有特别的触动。
影像里只有白日里,火车在陕西境内的穿行。沿途的土塬,城镇乡村,将熟玉米高粱,没有树的土山,披着薄薄一层草绿。低矮散落的人家,那房子没有如家乡的有屋檐,屋顶呈人字形,中间是尖尖的屋脊,或者是平房,没有人字形屋脊,加上没有屋檐,像是没有竣工的房子。当然,这是地区建筑风貌的不同。
陇海线与渭河错交,向西延伸。不知不觉的,将出了陕西境时,夕阳渐渐西沉,很快的,只留下天际的一抹黯红,黑黜黢的山影,听不到外面的动静,让人感到愈来的走向荒芜的深处。
只有在那么一刻,听徐州的一个女孩子说她的方向感:凭直觉只认得东西,不知道南北。这一种貌似孩子气的可爱,倒让人乐得笑一笑。我想,也只有在这一刻,是开心的吧。
网友评论